陆游水调歌头·多景楼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渺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鉴赏:此词作于隆兴二年(1164),时任镇江府通判的陆游与镇江知府方滋同登多景楼,在楼上遥望淮南山河,心中多有感慨,因而挥毫写下此词。词中不仅满含对古今兴亡事的感慨,更抒发了词人浓郁强烈的爱国情怀。
词的上片写多景楼所处的环境优美,同时点明镇江军事要塞的地位。词人写景,视线由“江左”慢慢拉近到“古徐州”,继而“连山”,最后定格在“危楼”。这样先远望再近观,先整体后局部,不仅体现了层次感,使整首词看起来条理清晰,而且也使“危楼”,即多景楼的形象更加突出。当然,词人并非单为写景,而是由景引出历史人物。“鼓角”五句所写的即是词人所要引的三国旧事。这些风流人物,更与片首滚滚长江、连绵群山遥相呼应,彼此映衬。
下片起句交代登楼时间,寥寥九字写出秋景之惨淡,词风转入悲凉。之后“使君”两句实写登楼之时宾主相谈甚欢的情景,重又扬起欢快之音。“古今愁”三字写出词人无法言说的无尽苍凉和复杂之感,颇值得玩味。随后三句则直抒胸臆,表达词人壮志未酬、内心苦闷之情。“襄阳”和“遗恨”化用西晋大将羊祜立志灭吴却终未遂愿的典故,借古喻今,总收全篇。
本词虽记登楼观景一时之兴事,意却在寓古今之兴亡,内容丰富,含蓄隽永,意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