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态】底层|目录
上一章 【人生百态】《底层》(143)都是为了生活
李国前、“黑老鹰”和铝厂小伙子三个人在树下讪了很久,都没有老板来到这里找人干活,时间都快到下午5点钟,在几个人都以为今天下午不会再有活干了的时候,有一辆面包车从西面的十字路口开过来之后,就慢慢地向路边靠拢,三个人都感觉这个面包车有找人干活的可能,所以三个人小跑着来到面包车前,并迅速围拢在驾驶室的车门,面包车的司机摇下车窗的时候,三个人开始一起询问,老板是不是找人干活?是什么活?需要什么工种?三个人问完之后,老板说:“需要力工,去巴里村拆大棚架子,拆除后再用车拉到其它的地方,一共四十根钢筋的大棚架子,需要三个人,每个人一百块钱。”
听到是力工活,而且正好需要三个人,所以三个人都同意了这个条件,开车的老板推开面包车的侧门,李国前、“黑老鹰”和铝厂小伙子三个人钻进了面包车,老板松开刹车,踩下油门,面包车离开劳务市场的街道向东面的巴里村疾驰而去。
巴里村位于好力河市区的东面,要经过横跨好力河的立交桥,经过一段爬坡的公路,在跨过好力河的东外环公路,就来到好力河的巴里村。
巴里村因为位于好力河市区的东郊,占地面积很大,这里原来是一片长满蒿草的平坦草地,在好力河城市扩张过程中,根据规划,行政中心搬离老市区,搬迁到了好力河河流的东部,打算在河东地区再造一个新的好力河市区,称之为河东新区。为了完成这个规划,所有的城市配套设施也紧锣密鼓筹建和施工,公园、住宅、学校、医院等各种单位也在迁移和新建中同时进行。
而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基本生活日用品的供应,按照这个思路,就在这个距离河东新区不远,蒿草丛生的平坦草地上,规划出一个种养植基地。这就是巴里村的最早雏形。
具体做法是政府提供土地,铺设硬化村内的道路,吸引当地或外地的居民来这里,按照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样式建造房屋,并且每个院子都有十几亩的面积,并按要求在院子里都要修建钢筋龙骨架的塑料暖棚,在暖棚内种植蔬菜。
好力河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特殊的气候条件,不适宜各种作物的种植和生长,建设时期的好力河,各种粮食蔬菜和生活用品都依靠其它地方运入,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加,暖岛效应让寒冷气候有所缓和,好力河的郊区出现了一批种植蔬菜的基地,但是这些种植基地出产的蔬菜品种比较单一,主要是食用叶茎蔬菜,例如白菜、韭菜、菠菜、芹菜、香菜等,还有就是食用根部蔬菜,例如土豆、萝卜等。食用果实的蔬菜在露天土地上种植后,因为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果实无法成熟和食用。这一类的蔬菜包括西红柿、辣椒、茄子、黄瓜等,这一类的蔬菜因为一直要靠外地供应,所以在早期好力河的菜市场里,这种类型蔬菜的价格是一直居高不下。
规划建设巴里村除了解决人口流入,增加城市人口,繁荣当地经济的功能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解决当地城市居民菜篮子的问题,改变这里的城市居民一到秋天以后,就开始储存越冬蔬菜的习惯,越冬蔬菜的储存,使得冬季的市民饮食结构极其不合理,品种单一,不利于营养的平衡,对身体健康也是一个挑战。通过建造巴里村的塑料大棚,在塑料大棚里种植蔬菜,让市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的蔬菜食用,达到营养的均衡,让市民的体魄得到增强。另一方面,有了塑料大棚,在大棚内不但能种植出好力河的露天大地蔬菜之外,还能种植并能成熟食用的果实蔬菜,例如前面提到的那几种蔬菜,如西红柿、茄子以及辣椒等,这样一年之中北方地区所能种植和食用的蔬菜,在好力河的巴里村的塑料大棚之中都能种植。自此之后,好力河市民的菜篮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保障,在秋季之后,除了极少一部分过日子谨慎的老年人还冬储,大部分的市民都告别了冬储蔬菜的时代,尤其是年轻人,都弄不明白上代人冬储的意义是什么。
巴里村早期进入的居民,政府给予了优惠的政策,免费落户,公共设施都是政府承担,而且种植出来的蔬菜根本就不用担心销路的问题,蔬菜的种植成本并不大,我们现在在菜市场上购买的蔬菜之所以价格很高,并不是菜农销售的价格高,造成价格居高的原因是中间的流通环节,也就是中间的批发商的层层批发,层层加价,所以最后到菜市场柜台上的时候,再加上运输储存成本,就出现了高价的蔬菜。特别是在好力河地区,最后菜市场摊贩卖给消费者的蔬菜的价格,都是菜农卖给第一级蔬菜批发商价格的十多倍甚至是几十倍。
巴里村种植出来的蔬菜没有经过批发商,也没有储存和运输费用,自己大早上采摘收割大棚内的蔬菜,用三轮车拉到露天蔬菜早市,因为蔬菜新鲜,而且又有价格优势,所以用不上多大一会,就被零售和批发一空。有时卖完菜都不耽误回去吃早餐。
在方便市民菜篮子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最早入驻巴里村的菜农都挣到了很大一笔钱。在口传耳闻中,外地大批的农民离开家乡的故土,入驻巴里村,加入巴里村塑料大棚种菜的行列。巴里村的规模迅速扩大,从最初的一百左右迅猛增加到将近一千户。塑料大棚越建越多,出产的蔬菜品种和数量也成倍增长,好力河的蔬菜彻底占领了好力河的当地市场,外地的蔬菜已经没有了进入好力河的优势,但是即使没有了外来的入侵,好力河当地的大量塑料大棚的蔬菜种植,也出现了菜农的蔬菜出卖困难,甚至卖不掉,生产过剩的情况,同时也遵循了商品市场的经济规律,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当供大于求时,价格必然降低。各种蔬菜的价格极速降低,种植蔬菜没有了预期的收益,当然极低的蔬菜价格,让市民彻底得到了实惠,很多市民都感叹,来好力河这么多年,居然还能吃到既新鲜又便宜的蔬菜。
人们都是逐利而生,逐利而往,当种植塑料大棚蔬菜不再那么挣钱了的时候,人们又像蜂拥而至时候一样,纷纷退出了这个行当,所以现在的巴里村有很多的出售大院大棚的广告出现。很多大院大棚都鲜有了人的踪迹。只有看院子的老头和忠实的黑犬在守候着以往的喧嚣。当然也有一部分人继续坚守着塑料大棚的蔬菜种植,但只是没有了巨大的利润,一年下来,挣个打工的辛苦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