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在大部分中国家长的意识中,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家长处置孩子的东西理所当然,对孩子的溺爱等同于爱。
事实上,上面这些都是错的。仔细研读一下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在《奇葩大会》的分享“家会伤人”,也许我们可以有所改变,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家长。
能够看见孩子本来的生命力,这才叫爱。
以下是武志红老师分享全文:
在我们国家,在我们这个文化之内,有很多大家习以为常的词,我们觉得词甚至很好,但其实这些词都大有问题。
第一个词,听话
在广州日报写心理专栏的时候,当时有一个读者给我写信说,她和她男朋友恋爱3年,非常恩爱。而且她断定他们未来会幸福。她男朋友条件很好。但是她父母严重地反对,最后简直是以死相逼,就是不同意。她给我写了很长的信,我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后来就见了这个女孩和她爸妈。
在一个西餐厅一坐下来,我就发现这个问题出在她妈妈身上。后来我就问她妈妈,为什么反对女儿的婚事?她妈妈给我讲了一堆理由,比如第一个理由,我印象很深。她说我们家女儿很好看,她说那个男人长的一般般。我是个直言不讳的人,我觉得他们家女儿就不能用好看来说,只能是端正,所以我也很奇葩是吧。我就直接就对她妈这样讲的。结果那个女孩她也认同。这个理由被我反对了。
结果她妈妈又说,我们家女儿学历高,对方学历低。他们家女儿本科毕业,对方专科毕业。差别也不大。但关键是对方的收入呢,是高她三倍以上。而且他们年龄相当。所以这个理由也被驳倒了。
结果最后这个妈妈突然之间,她像爆发一样,她就这样,带着一种喊的这种感觉,她说,她之前跟我说过她什么事都会告诉我,结果她偷偷恋爱半年才被我发现。她说你知道吗,这个时候妈妈就哭了,她说她之前对我百依百顺,她就像我的小棉袄一样,她完全听我的话,结果这个事发生之后,我感觉我们之间的这个连接就没了,一下就断了。这妈妈讲得非常非常伤心,我立刻就明白,其实这是听话还是不听话的事,根本不管这个女孩的幸福还是不幸福。
她只犯了一个错,就是她没有听她妈妈的话。后来这个女孩就问我这事该怎么办?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是咨询师,我只是一个记者和编辑,后来我对这个女孩说,我说看来你妈妈真的是认真的。你觉得该怎么办?后来这个女孩她的选择是,她跟她心爱的男朋友分手。讲到这我就很难过,每次讲这个故事都会非常难过。她跟她心爱的男朋友分手,但她接着远走高飞,她就离开了她的妈妈。她用这种方式获得了一份独立,但这个独立就很惨。
第二个词汇,伤害
2012年的事情,重庆一个女孩发了一个广告,她寻找她的猫。在五年之前,她的猫被她妈妈给卖了。而这个猫跟着她两年,特别特别地亲她。她每次一下班,这个猫就在门口等她。然后进来就会黏她,而且她会把这个猫当做她最好的朋友,什么话都跟这个猫讲。
这个事我会认为登峰造极,非常残酷。
我随手就转了微博,但我并没有加上特别严重的词汇去说这件事。
结果这个微博发了之后,下面就分成两派,就说妈重要还是猫重要。这是非常非常常见的事情。这是观点之争。
但是我经常说,观点不重要,我们来看事实。
而这个微博成了我的系列微博之中,最残酷的微博之一。因为下面一堆人在讲他的宠物怎么被爸妈对待。
假如我们活在听话教育之中,会失去一种判断。
父母可能在干一些特别特别残酷的事情,但是孩子会觉得这很正常。父母也没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所以在听话教育之下,就会引出严重的伤害,有时候达到残酷的级别。
第三个词汇,溺爱
我相信在座的朋友会不会经常就是父母这样说,“你看你们成这样都是我惯坏你们的”。我正好也是在湖畔大学的时候采访了一个经营企业家,她的名字叫孙博,1982年出生的一个女孩。
结果采访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一个细节。我们那个房间很安静,突然之间走廊上有几个女孩在吵,结果这个孙博嘣就站起来,去找服务员谈话,说外面太吵了,你要关上这个门,关上那个门,你要开那个门,关键是这个过程中,她既没跟我商量,总之没有任何的犹豫,其实这叫身心合一。王阳明老讲知行合一,这个人就是知行合一的。而且她找服务员的时候,她完全没有生气,她就说你把门这样去处理,结果服务员都配合她。其实这是她一生中所有的人生的时刻,都类似于是这样的。
那我就问她,你是怎么长大的。
她就跟我讲,她的爸妈是地质学家。在她读幼儿园的时候,因为她是个精力旺盛的孩子,结果她中午不睡觉,幼儿园就觉得这是个事,后来幼儿园就跟她奶奶说,你要想想办法,结果她奶奶想了一个办法,奶奶就辞职了。奶奶就辞职来到这个幼儿园,去做了这个幼儿园的校医。这样一来中午的时候,她孙女就可以在这个办公室里这样睡。
她还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她在小学考初中的时候,她其实能上北京最好的中学,但是她就要报石油,北京石油附中。为什么呢?因为石油附中的校服好看,结果她爸就答应了。这我想中国的父母一般也干不出来。
这种事在她人生中非常非常之多,那么结果这个在溺爱状态之下长大的孩子,结果她就是想干嘛就干嘛的人。
但这个故事,我也觉得真的是有些夸张。但我想讲我们老讲溺爱,老讲宠自己的孩子,结果我其实很想问问那些老觉得老把溺爱和宠爱挂在嘴边的父母或老人们,你们有这种水平吗?
这时候我讲一个基本的心理学理论,其实生命力只有一种。当这个生命力被看见的时候,它就会变成好的生命力,比方说热情、创造力,就是爱这些东西。当你的活力没有被看见,它就变成黑色的生命力,这个时候就变成恨、攻击、愤怒,或者破坏,其实他们都是一样的,仅仅是被看见还是不被看见,如果孩子本来的生命力没有被看见,这就不叫做爱。无论你怎么认为这叫爱,其实都不是。
所以这是我对溺爱和爱做一个定义。
(图文资料来自爱奇艺《奇葩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