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践行NVC三个月不到,感觉生活已经发生了不少变化。心态更平和了,原来和女儿或者老公剑拔弩张的状态少了很多,时不时的停下来觉察自己,让自己能更深入的体会自己当下的感受和需要,而避免了情绪的向外发泄。
回顾和NVC的结缘,要追溯到一年多以前一次朋友圈的翻看。一位一起参加“认知行为疗法”读书会的书友,在朋友圈大力推荐马歇尔博士的《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并配了几张书中图片。在此之前,我看过维尼老师的《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认知行为疗法》等书,都是关于改变认知、行为改变的方面,这些书对我以往的认知产生了震撼,让我对心理学上关于改善认知的书很感兴趣,而马歇尔的非暴这本书相比其它书,有更多实实在在的操作和演练,能让人产生切实的体会,因此看到靠谱书友的推荐,我第一时间买来了这本书,并认真仔细地看完了。书中圈圈点点记了不少笔记,虽然刚看完时很兴奋、很激动,感觉我的人生状态就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然而事实证明几十年固有的行为和认知不是看一本书就能改变的。真的要有所改变,必定是知行合一,既要理论的指导、也要在生活中不断的实践反思,如此才能逐渐被自己消化吸收,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半年前的图书馆之行,卢老师的非暴力沟通讲座又勾起了我对那本书的印象,(是的,看过后那本书就在家里闲置着,我总是说有时间要再重新翻开看看,实践里面的内容,然而这个有时间却变成了无限延长。)心中总有个东西在呼唤,于是我毫不犹豫报名参加,去听了那次的讲座。非常庆幸那次的选择,让我慢慢熟悉,逐渐进入非暴的环境。
之后又参加了卢老师组织的,林铁老师带领的非暴工作坊,工作坊中有很多的实践练习和讨论,全体讨论,小组练习,两两对练,虽然是模拟的环境,却依然能强烈感受用非暴力沟通的魅力,多了对他人的理解和联结,也让我对自己的诸多行为产生了反思。
在生活中,对女儿、对老公、对学生、对他人还是会有诸多暴力行为,主要是言语上的,对女儿喜欢命令,讽刺; 对老公喜欢命令,指责;对自己也会比较苛责; 对他人会有诸多评论等。
工作坊结束后,我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以前虽然看了很多书,知道很多道理,但当事情真的发生时,却还是控制不住情绪,总也做不到,让下意识反应占据我的头脑和行动。知行合一,知道并去做,才会有效果,所以我采用输出倒逼输入的方式逼自己在生活中践行NVC, 通过每天写公众号,反思总结自己非暴力践行的情况,我发现这样做,的确有效果。
第一,碰到问题或者事情,我会稍微停顿一下,让子弹飞一会儿。比如女儿笛子吹了一会儿,不想吹,不去下意识的评判她,认为她偷懒,而是去体会她的感受,她是否需要休息、放松或自由等,一旦站在对方角度去理解他人,对方反而更愿意配合你完成任务。
第二:不轻易去评判他人、对他人下结论或者随便被别人的话带跑,会自己去观察,尽量不带评判的客观了解事情。比如家访,班主任对学生下的结论,好学生或差学生,我先不下定义,自己去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
第三: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提出自己的请求。非暴力沟通并非是让自己忍受他人行为或者委屈自己,而是采用合适的方式,不是批评指责对方的方式来提要求,即所谓“对事不对人”,不通过激怒他人或者让他人产生内疚的方式达到目的。例如:"我看到沙发上放了三件脏衣服,我比较看中整洁,你能把它们放进脏衣篮吗?”(非暴力沟通表达的请求) "你这人怎么这么不爱干净,衣服到处乱放,家里被你弄得乱七八糟,你就不能把你的衣服放进脏衣篮吗?(惯用的提要求的方式) ,试比较一下,哪种方式更有可能获得对方的行动呢?
总结:要让非暴力沟通落地生花,必须要在生活中去运用,实践,反思。
我是爱反思的Ruby,在反思中行动,在行动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