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洗澡靠毅力、穿衣靠耐力、起床靠爆发力”的冬天。很多人再次进入每天睡不醒,醒了也起不来的恶性循环中。伴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起床困难户人群”每天早上与被窝之间的挣扎也显得越发艰难。前不久中国天气发布了起床困难户分布图,那些躲在被子里一脸蒙蔽的神情是不是像极了大家每天起床时的状态?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为什么冬天起床会如此艰难呢?冬季睡不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导致。
首先是阳气不足,中医上认为冬季人们睡不醒主要是因为天气寒冷,人体内随之也会出现阳气不足的现象。而人ー旦阳气不足就会感到没有精神,容易困乏。除了外部环境以外,其次是缺少阳光。人们冬季户外运动少,缺少阳光照射,会直接导致体内褪黑素分泌不足,更会加重身体疲惫和睡眠不佳等问题。最后还有体内缺水,由于冬季比较干燥,如果不及时进行补水这也会加重人们的困乏、疲意,导致。
即使冬天是个的确不适合早起的季节,迫于迟到的压力很多人依然在寻求起床妙招的道路上苦苦挣扎。更有甚者即使起床成功一整天也会处于一种昏沉疲惫的状态。看到大家每天起床都如此痛苦,小骏在这里整理了几个在冬天快速起床和维持清醒状态的小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方法一:巴甫洛夫起床法
巴甫洛夫起床法是一种关于条件反射地培养。听到闹钟响就起床的条件反射。需要在白天清醒的时候训练,尽可能模拟睡觉环境(光线调暗、换上睡觉的穿着、摘掉眼镜等 )。将闹钟调至几分钟后,躺下假装睡觉,闹钟一响,就用最快的速度起床、穿衣。以此为一次,每组3到10次,每天1到2组。就像吃药一样,每天1~2次,每次3~10粒,经过了一段时间(视每个人的情况而定)的训练,就会逐渐养成习惯。但这种条件反射法其实效果有限,在闹钟声音和节奏熟悉后,就会逐渐失去作用。
方法二:先开灯再喝水
冬天之所以会感觉起床困难,有一个原因是冬日天亮的时间会比较迟。记得醒来后第一件事情是开灯,让自己知道“已经天亮了”,然后再快速摄入一杯水。喝水不但可以缓解口渴的症状,还能唤醒五脏六腑,令人快速进入清醒的状态。
方法三:用音乐取代闹钟
因为大脑习惯忽视熟悉的声音,所以很多人会随手按掉伴随多年的闹钟或在闹钟声中依然可以继续熟睡。所以需要用一些节奏感强的音乐作为闹铃声,音乐会促进脑子氧气和血液的流动,也会使身体快速进入苏醒的状态。
方法四:保证规律的作息
想要拥有起床的勇气,除了要快速适应被窝外的低温外,还要保证前一晚拥有充足的睡眠。当人体经过足够的睡眠之后,早上起床的过程也会相对顺利。保证规律的生活作息才能从根源上解决赖床问题。
方法五:摄入维生素,改善困乏
除了简单粗暴的起床操作,改善冬天精神不振的状态也是根源问题之一。因为人体改善疲劳的很大一部分需要依靠“抗氧化”,所以需要适量摄取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元素。特别是维生素B族和铁,能够有效改善大脑供氧,从根本上解决疲乏、精神不振的感觉。
方法六: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物昏迷”
吃饱了就想睡是很多人冬天的常规状态。想要改善“食物昏迷”,就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多进食升糖指数(G)低的食物,主食上选择粗粮,多吃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绿叶蔬菜。另外,因为蛋白质比碳水化合物的GI低,适当地用牛肉、鱼肉等富含蛋白的精致肉类代替一部分主食,也可以在保证每餐热量摄入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每一餐的升糖指数。
除了掌握以上的几种方法以外,大家还需要注意一些生活中的细节并及时调整改善。毕竟,养足精神才能拥有充满活力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