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ThoughtWorks快4年了,我最喜欢的是我们学习和分享的文化。去年刚开始做武汉OP的时候,我近乎“强制”地“要求”武汉的同事们去写博客、讲session、做社区活动。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我们写了很多不错的洞见和博客;也举办了很多高质量的社区活动。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我们的知识传播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几年。
我是很开心的。这是一种取向,不是吗?我们在这个集体里面生活,如果不充分享受学习和分享带来的乐趣,总会有一些遗憾。
然而,在今年的博客大赛中,文章的数量就明显减少了。前几天凯峰和我商量了一下,我们也取消了武汉编辑部。
我想了想,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今年没有作任何形式的“强制”了。我希望能不断地塑造引以为豪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是完全自由、透明和尊重的。我们了解并理解:学习和分享是我们的价值观,而不是“官方任务”。
写、或者不写;讲、或者不讲,不取决于别人,而取决于我们自己。毕竟,任何形式的分享和学习,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
有时候会感觉无力:为什么塑造这样的文化会步履维艰。在《专业服务公司的管理》中我也看到了类似的描述:为什么知识管理如此难以掌控?建立“制度”是容易的,难的是让团队坚持“喂养这只野兽”。
所以,实现“学习和分享”的目标所受到的限制不是没有内容可写,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都能总结出一些有价值的经验(21天写作课就是很好的例证)。真正的问题是缺乏有效的机制,即如何能让我们动笔写文章。
讲讲写文章的另外一个好处吧。
文章是专业服务公司宣传手册的有效替代物,当潜在客户对我们咨询时,如果我们的回答是“对,我们对这个话题发表了几篇文章,我会尽快发送给你。” 显然要比“请看看我们的宣传手册”更加有效。
昨天一位同学问我们有没有互联网金融的案例可以拿出来与银行客户分享。我说,你可以先去看看我们的洞见文章。
仔细读读这类文章,会发现有一定的模式和套路可以遵循:文章字数在3000字左右,内容结构是“如果你正面临以下问题或挑战,可以重点考虑采取哪几个处理方式,它们各有哪些利弊,你应该考虑哪些因素,我们认为最佳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当然,文章必须有实质性的内容,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比如昨晚的洞见文章《银行移动产品从团队敏捷走向产品敏捷》就是很好的例子。
再举个例子,今早华科的老师和同学来公司参观。有同学说,看过我写的《我眼中的专业服务公司》,觉得很受启发,尤其在他们即将走出大学校园的时候。我很高兴,我们坚持的知识传播是有价值的。
必须承认的是,我们从分享精神上受惠颇多,分享精神创造了一个开放、自由、承担的组织氛围,以及独特的具体存在。所以,我们认可这样的分享精神所能带来的积极影响,鼓励更多的人(不仅是我们自己)在更大的范围内,分享尽可能多的信息。
——摘自我好基友凯峰的《取向》。
本文作者万学凡,ThoughtWorks首席咨询师,武汉。作者保留本文一切权利,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