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小孩的免疫力弱,容易生病,被带去看诊之后,难免打针吃药。小孩不会吞药丸,只能吃研磨细碎的药粉,时常拒绝苦口的药。这就衍生出幼童与家长的灌药大战。家长强迫的方式,对孩子身心并不妥善,表面上解决吃药的问题,易衍生出孩子惧药心理。
如何透过对话的方式,面对不吃药的小孩,让她愿意吃苦呢?
不吃药就是不吃药
二○一六年寒假期间,流感肆虐台湾,不少人生病了,感染A型与B型流感,不易迅速治愈,身体酸痛无力,患者不断发烧。胞弟一家人得了流感,近一个月断续发烧,那真是痛苦的事。
胞弟陪着儿子住院了,弟媳陪着女儿住家里,两人分头照应孩子。
沛羽当时年仅四岁,身体折腾着反复发烧,不断回诊所回诊开药,除了耐心等待病愈之外,没有别的办法了。一日又到了服药时间,沛羽大概厌烦了,闹脾气不想吃。家人苦劝了好久,也哄了甚久时间,仍无法说服沛羽,纷纷主张灌药。
灌药虽然不妥当,却也是没办法的事。孩子生病这么久,不仅孩子没耐性,大人也没耐性呀!这是教养的两难时刻。家人身陷流感之际,唯有我幸免了,大概这个缘故,我内在比较宽松吧!
吃药固然是眼前「大事」,我也不愿沛羽被灌药,除了孩子对大人的戒心,往后为吃药这件事,心里有阴霾则不妙。我脑袋总有「最后计划」:要是沛羽不吃药,最终若需要住院,我愿意陪她去住院,心想我工作较为自由,即使几天没有收入,日子仍能无虞过下去。
面对我的「最后打算」,家人静观我面对沛羽。
对话的精神是双方沟通,并不是说服彼此。对话的最终目的,亦非导向大人的期待,而是觉知彼此的意识。但是对话说来简单,有时候面对现实,真是不容易呀!尤其遇事的每个当下,都感觉兹事体大,甚难不在期待上对话,即使我面对沛羽,若彼此期待有落差呢?爱的对话仍旧存在吗?
我蹲下身子,以专注稳定的语气,与沛羽谈吃药的事。沛羽看见我一蹲下来,便知我来劝她吃药,便哇的哭了起来。
我停顿了许久,怀着对侄女的爱,坚定询问她,探索、理解与接纳沛羽的感受,但是这些接纳与理解,并不是为了满足我的期待。
沛羽依然不肯吃药,那么我该如何是好呢?
大人最困难之处,在于孩子未满足自己的期待,该怎么应对呢?道理一经说明,人人都能懂得,但是如何面对自己「未满足的期待」?大人明明就是为了孩子好呀!因此诗人拜伦说:「任何战争皆起自于善意。」
对话的双方常有情绪,在于双方都出自善意。因此对话者需要坦诚,坦诚的觉知自己的情绪,当期待未被满足时,觉知自己的烦躁、生气、沮丧与无奈,并且学习应对自己的内在,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任,才有更稳定的力量对话,将对话通往更深的觉知,彼此的爱、价值与接纳才能体现。
沛羽持续闹着脾气,哭泣着、僵持着,反复说「不要」,她别过头去,坚决抗拒我。我爱着这个小女孩,即使她正在闹情绪,我温柔缓慢的告诉沛羽,不能不吃药,这样感冒不会好,并始终坚定的说:「阿伯希望妳吃药。」
执拗的沛羽,也始终抗拒的说:「我,不要!」
面对沛羽的坚持,面对自己的期待未满足,我检视自己内在,感受仍旧宁静,没有慌张焦虑,大抵我看见自己的爱,看见自己「最后计划」,只是彼此辛苦一点儿。我检视与照顾自己内在,冒出了诙谐想法:「即使我来劝说,也不能让沛羽吃药呀!那就更耐心的等待吧!我愿意用更大的耐心,陪伴这个可爱的孩子,因为我很爱她。」
我决定,暂时不让沛羽吃药了。
这决定,并不符合家人期待,他们说怎么行?不吃药怎么康复呢!
未完待续
敬请明日继续关注崇建老师会有什么办法呢?
好课预告
2018年11月3日-4日,
璞学苑相约李崇建
启动二日工作坊:
《从自我成长到生活运用——
探索沉淀已久的「自我冰山」》
带你找到爱与自由!
同时,11月2日
李崇建“从对话引导孩子成长”
璞+演讲专场同步开启!
☟请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和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