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听成甲老师说书《知道做到》。我发现所有的好书无一例外都是外国人写的。难怪他们总走在世界的前沿。
生活中我们知道做不到的事情太多了。看了一本书,参加了一个网络课程,读书活动,感觉自己增长了很多知识,于是立誓要好好学习,并且发朋友圈告知全世界,我要成为更好的自己。结果呢,完全是短期给自己打鸡血,后来事情不了了之。
我一直认为自己知道没有做到是因为执行力不够强,没有毅力,意志力等等,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我们缺少的是做事的方法。对,在低效学习法这篇文章中说,我想改变,但不知道怎么开始,显然是没有可行的方法无自知力。
知道并不代表可以立马做到,这两者之间需要有中介链接,即方法。具体是什么方法呢?两个字,重复。
2.为什么我们知道但做不到呢?
1.信息超载
解决方法精要主义
互联网给了我们极大的便利,获取信息渠道信手拈来,线上课程越来越多,有付费的也有免费的,多少都有料。每次看到有感兴趣的课程,我们总会习惯性点击参加。如果课程太多,那先收藏,等有空了再看。这一等就等到下次删除的时候了。人类总倾向于不断接受新鲜的事物,三分钟热度是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我们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生怕错过任何有用的知识。整天觉得自己好忙啊,可回头看看,发觉并没有真正的进步。
所以,该怎么做?有得有舍,选取自己真正需要的知识,不断地重复理解。例如,每日一本书。相比阅读书的数量,更要侧重于看书的质量。不需要听每日一本书,我们可以尝试三天听一本书,反复听,听完了有想法就输出来,每次听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嗯嗯,是的。只有重复我们才可以深刻理解,深入探究。
和我看论文一样,看一遍什么都不懂,仅仅飘在表面,把文章翻译了一遍。反复看,才能看出里面的门道,而且看的时候不要追求我一定要把全篇论文都看懂。可以分开部分看,真正理解后再接着看后面的内容。否则,当导师问你,看得怎么样,你只是回答:论文我都看了,但没有看懂,挺难的。此话有什么意义?学习是为了自己学,导师才不会陪你们一起看论文!毕业是自己的事,你不看那么后期将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读。
所以注重质量高低,而不是数据的多少。做一个精要主义的人。
2.消极过滤
解决方法绿灯思维
原有的经验会让我们产生思维定势。接受的新知有可能违背自己总结的经验,但千万不能全否定。尝试着接受它,并且考虑为什么作者会这样说?一定有其中的道理。我们不要固守自己的看法,不寻求改变,这样永远走不出自己的圈子。所以接受不同于我们的存在,这是正确的选择。
这种想法,一般发生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或者看别人写的文章后得到的感受。当别人果断否定我的想法后,我会不屈不挠证明自己说的是对的,并没有错。我真得好固执!最倒霉的是,当我遇见一个比我还固执的人时,我表示非常之无奈,大写的囧。此时我会退而求其次暂时肯定对方的想法。心里默默想,你玩你的,我不听不听,装逼的样子很欠揍,哈哈哈!
事后,我会考虑对方的想法是否完全错误,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但以偏概全了。知道就好。
3.信息更进
解决方法持续更进
及时学习新知,打破旧的思维习惯,成长再成长。年龄在长,身材在胖,但思维千万不能落后,拘泥于形式,固守于定势,对自己相当不利。
比如拆书,反复利用一个拆页进行讲解,有可能在准备过程中,思维豁然开朗,想到了别的方向。在反复带拆的过程中体会书中的精髓。这是非常棒的想法。我可以尝试执行。
第三部分理解不透彻,今晚继续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