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读书会输出的deadline,我总是会在最后时刻才有动力去做,读书会输出如此,工作中写汇报ppt如此,做了自由职业者,仍然如此,以往,我会特别焦虑,就像很多书里提到的拖延症患者的那种无时无刻的焦虑一样,拖延症之所以称之为拖延症,是因为这个人知道该做了,也知道必须要做了,但就是拖着不做,然后在这种拖着不做的过程中一遍一遍的责备自己,一直等到最后一刻,极高效率的完成,然后长吐一口气说,唉,早点做多好呢,就不用焦虑这么久了,然后,下一次遇到类似事情,继续循环往复。
也有人会说,我不焦虑啊,我就喜欢拖着,恭喜你,不属于拖延症患者范畴,很不幸,我是,虽然知道是,也在逐步的改善中,但,仍然是。这背后,有几种可能,对完美的执着,对结果的期待,对他人认可的需要,还有,对自己的不接纳,不认可。
有这么严重吗?
不知道啊,或许有?或许没有?就当它有吧,总要给自己找个借口不是。
说回《孩子:挑战》,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尝试了几种以往不太可能做的方式,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限制性信念被突破后的豁然,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我想,这是这本书本身的内容之外,我的收获吧。
比如,这本书,我邀请了三位讲师来读,风格不一,对理论的理解不一,表达的程度不一,一路下来,无论是带读者还是学习者,都有不同的收获,以往,我会认为,经典的书,必须极专业的人,极深的沉淀和内涵,极高的水平,才可能带的好,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再比如,以往我会认为线上PHP(正面管教家长课的活动之一,家长帮助家长)不可能做的好,人都见不着,怎么角色扮演啊,群里的伙伴有些没学过正面管教,怎么通过错误目的表来给建议啊,结果,在一次随心而起下,我们一起完成了一场漂亮的线上PHP,我自己从中对错误目的表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周的共读,看到了自己的三个限制性信念,虽然看到并不意味着可以去除,但这是很重要的第一步,如果看都没看见,不知不觉中被它影响,才是问题不是。
期待接下来的共读,帮助我看到更多的限制性信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