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花与母亲”的话题,我竟然一时想不出该用什么花来比喻我的母亲。
更为惭愧的是,迄今为止,我也没有一次特意送花给她,不论是她的生日、母亲节,或者其它什么日子。
虽然也时常在下班的路上挑两束花带回家,但一般也是从自己的喜好出发,从没有想过她最喜欢哪一种。
不是不知道康乃馨,尤其是红色的康乃馨,是送给母亲的花,但是,因为我更喜欢玫瑰和百合,所以一般还是选择这两种。
忽然想起,母亲以前就经常说,咱家数你最自私。这么看来 ,这一点似乎仍然没有多少改观,我还是习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
母亲究竟喜欢什么花呢?
小时候,我家的院子里有很多种花。影壁前面是一丛高大的月季,窗前有花池,种有各种草花,窗台上也摆满了花盆。可以说,除了冬天,其它季节从来不缺花,尤其是秋天,就会开满各种各样的菊花。
但是,比较起来,似乎父亲更喜欢花,因为这些花大部分是父亲带回来的。他的手还特别巧,会扦插、压枝和嫁接,能让一棵月季开出不同颜色的花,所以,小院里的花越来越多,也经常会送给亲朋好友。
而记忆里母亲一直在忙着做不完的家务,似乎很少见她能有时间欣赏那些争奇斗艳的鲜花。那时,她白天要在讲台站一天,晚上还要备课,要批改作业,要给我们缝补衣服……难得有片刻闲暇。当然,父亲不在家的时候,她从不忘记给那些花浇水。
当我有了自己的小家,我才发现,养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经常是刚买回来时开得好好的,没过几天就谢了,叶子也从下面开始慢慢变黄,脱落,看起来无精打采,最后说不定还会整棵死掉。
而且,我是没有长性和耐心的人,想起来,恨不得天天浇水,而大部分时间又把它们忘在脑后,用母亲的话说,涝的时候涝死,旱的时候旱死。所以,我的阳台上几乎没有几盆花,从没有再现过儿时那种姹紫嫣红的景象。
现在想来,母亲哪里是不喜欢花呢,只是那时她无暇顾及太多吧。又或者,父亲种那么多花是为了谁呢?难说没有为了母亲的成分,虽然我和姐姐也喜欢。一个不缺花的家,哪怕生活再累再辛苦,也是幸福的吧。
母亲究竟最爱哪种花呢?从她的态度上还真是看不出。与高雅的君子兰之类的相比,对那些平凡的吊兰,仙人掌,“死不了”,牵牛花……她也从不嫌弃,不会另眼相看。
我记得以前我问过她很多次,我们兄妹三个里面最喜欢谁?那时,小小的我,私心里最想听到她说最喜欢我。但是,每一次都让我很失望,因为她总是说同样的答案——你说呢?不喜欢哪一个,你们能长大呢?
如果说这是敷衍小孩的话,那还真的说错了。因为,不只是小时候,即便我已经这么大了,我依然看不出她是更喜欢儿子一些,还是更喜欢女儿一些,是更喜欢大的一些,还是更喜欢小的一些。
当然,现在对于下一辈也是这样,在她眼里,孙子与外孙没有区别,外孙子与外孙女也没有区别,从来都是一样的爱,一样的付出。
儿女们遇到什么困难,只要需要,只要她能做的,她从来都是毫无保留地帮助。
以前,我曾经以为当我们长大成人,大学毕业,自食其力,或者成家立业之后,她就可以松一口气了,可实际上,这么多年来,母亲一直都是我们支柱和依靠。
拿我这个最小的孩子来说,如果不是有来自母亲的鼎力支持,我可能很久之前就放弃工作了,因为当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是她说,不上班可不行,你想想,不上班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让我自豪的是,我有一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价值的职业,所以特别庆幸当初听从了母亲的建议。
其实,母亲这一辈子又何尝不是在努力兼顾事业和家庭?早在八十年代,她就获得过“河北省园丁奖”的殊荣。我还记得当时她和父亲都特别高兴,虽然没有多少奖金,但是那张一直保存在抽屉里的证书,就是对她多年教学工作和为人师表的最好的嘉奖。
如今,当我也在职场打拼多年之后,我才知道,省部级的先进称号对一个普通的基层工作者来说,是多么了不起的荣誉。
还记得刚学会识字的时候,在母亲的备课本上读到妈妈的名字——若坤,感觉不那么悦耳,再加上还不解其意,多少有些失望,似乎不如别人的母亲,叫惠英或者素芬之类名字更好些。
后来却发现,对她来说,没有哪两个字比“若坤”更贴切。在《易·说卦》中是这样说的,坤也者,地也。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
母亲就像大地一样,而儿女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
我还是不知道该用哪种花比喻我的母亲。好像任何一种都不那么恰当,都不能完全表现她的特质。不过,再一想也就释然了。
因为我的母亲她本来就不像花花草草,她是像大地一样的人,正如她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