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1日 星期二
晚间,大儿练琴,正酣。小儿窜出,“嘚——”,一手指的头按住一键。
我训道:“乱弹琴!”
今天是琐事一桩桩,其实哪天不是琐事。若琐事比作琴键的话,那今天我也——乱弹琴!
全国班级联动刘圣元老师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能以此生活,那就是好的职业。
按此标准,“乱弹琴”的生活,于我而言,也算一种“好”。
一
一节语文课,听写默写了基础知识,大部分还好,少部分一塌糊涂。咋回事?昨日布置的晚间作业,其中一项是,听写词语,默写日积月累。
赶紧叫过“糊涂者”,问,你的作业完成了?答,完成了。我拿过来一看,完成了,还挺整齐。我又问,日积月累是默写的?生不做声。“好了,我知道了。你把默写改成了抄写。我们一默写,你啥也没记住。写了等于没写,做了等于没做。因为我们的要求是“记于心”。”
生点头。
“好吧,再给你一次机会。默写去,明天检查。注意,一定是默写哟!”
望着他的背影,我陷入沉思,为什么会这样?
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我怎么说,怎么做,才能减少这种事情的发生呢?
二
还是这节语文课。课的后半部分,我们一同学习第二单元第一课《詹天佑》。读文章,处理生字词,梳理文章思路。
我问:“全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生答:“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我问:“为什么偏偏是这句话?而不是其他的句子呢?”大家面面相觑,一时答不上来。
我接着说:“再看这句话。这句话说的是谁?”生答:“詹天佑。”我问:“他的职业是什么?”生答:“工程师。”
我问:“他的品格怎样?”生答:“爱国。”我再问:“他在工程师这一行,什么地位?”生答:“杰出。”“哪一国呢?”“中国。”
14个字,就把一个人物做了精准全面的概括。
姓名,国籍,职业,品格,地位,詹天佑的五个方面,全部囊括。这就好像画画,几笔便勾勒出了一个人的整体形象,最称道的是形象背后的“精气神”也洋溢在画作里,不断欣赏它,感受它,人物的“气”扑面而来,沁入内心。
这样的句子,可称之为“中心句”。因为他有魂,立得住,站得牢,任风吹雨打,他自岿然不动。
人也如此,有魂,则有心。
三
一节思品课。回顾了第一单元第一小节,结合基础训练里的历史故事,再次感受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老百姓的抗争。
由历史观现实,好多相似,也好多无奈。虽然有人讲,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它告诉我们,要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但,我们更需要“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因此,千万别穿着新鞋走历史的老路,千万别喊着新口号坐在旧船上。
四
空余时间,阅了语文基础训练和默写,不算好,主要表现在改错不认真,“应付”痕迹浓。再有,处理几项特别“复杂”的班级事务。
作为班主任,陷于类似深渊的班级事务,一味地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被人牵着鼻子走,或者绕着磨盘,朝同一方向,一圈又一圈地拉。
这很容易,也很可惜。容易的是不用动脑子,拉就行,成年累月;可惜的是时间走了,我们老了,可又获得了何种成长,实现了多少的可能。
没了看得见的成长,没了无限憧憬的可能,还有“趣”吗?没了“趣”,还有“爱”吗?
五
闲空,续读《孔子的故事》,开读《笑谈大先生》。有一些说法,颇有味道,摘录,以备日后学习。
1.孔子自嘲说:“我五十岁了,事情成不成是命啊。”命是一种迷信说法,孔子到无可奈何的时候,就常提起命。(《孔子的故事》)
2.孔子讲仁,是进步的,但用时讲礼,礼就限制了仁。他讲中庸,但是在“和而不同”上,在对弟子依不同个性而分别指示“过犹不及”上,在“学”与“思”并重上,貌似妥协,事实上避免了绝对化、片面化。(《孔子的故事》)
3.鲁迅、胡适如果活到现在,唯一的选择是绝对沉默,此外一无所能。(《笑谈大先生》)
4.有这样浑身好玩的态度,鲁迅写文章便可尽管峭刻,然后套个好玩的题目,自己笑笑——他晓得自己的文章站得比别人高,晓得他自己站得比他的文章还要高——这样站得高,看得开,所以他游戏得起。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其实古今中外,没几个人可以做得到。(《笑谈大先生》)
这两本书,一是李长之,山东老乡,号称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评论家。二是陈丹青,广东人,常颠覆旧思想的画家、文学评论家。
相信,他们俩,一定不会——乱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