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终于成为了有名的艺术家。一尺尺堆高的画稿变成了花花绿绿的钞票。他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下午三点多,客人们照例参加他的沙龙。这些精英名流脱帽致敬,笑容可掬,他们的礼仪多么古老啊。墙上的铜制衣钩吸引了他全部的注意力,他不在乎他的嘴说什么,让嘴自由发挥吧,沙龙所有客人专心致志地聆听他的高论,他聆听并复述衣钩告诉他的高论。衣钩唤醒他对蛇杆手铳的金属弯钩的记忆:
“许多烈马挟尘披风,马背上天然地长着一具具刺青红肤的印第安人的身体,泥塑似的马嘴像陶艺课上的作品,喷溅滚烫的飞沫,指挥与它们合为一体的土著,向手持火铳的西班牙人甩出刀刃……与此同时,时空另一端的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出版他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佩德罗.巴拉莫》,旋即封笔,决定英明。他赢得掌声,不屈的形象和余生的安宁。”可想大艺术家未必都失去很多,但或许盛名确实宛如树梢筑巢,岌岌可危。这不是件拯救灵魂的事情,平常交谈我们总是以种种标签看待艺术,他联结爱与哀,生与死,表现咫尺间的宇宙,可是“艺术是偶尔连缀的永恒”这样好听的话并不能改善生活。追求某种行之有效的艺术,生活领域的哲学也是错的,我就要告诉你我们的生活不是模型,注意,这不是好听的话,也不是忠告。
他把客人都轰了出去,正如客人得假装看得懂他的画,他也忍受了很多。
现在,合作伙伴会不会大吵大闹,舆论怎么样像遭遇暴风雨一样疯转风向标都和他没有关系。诚然,他们带给他想要的生活,也许过不久他还得在报纸上公开道歉,但去他的,又有什么关系?他失去的已经够多了。窗户正对着海岸。大海铺开硬邦邦的深青的脸,一股股海浪像被炸碎的金属,碎片猛击石砌的海岸。此时,一个锅盖静默地抱住了锅,夜色和晚餐一块熬煮,出锅,一剂闪光的汤汁点亮餐桌,门铃摆动夹成锥形的小腿把圆衣摆里的屁股卖力扭着,取悦层出不穷的客人,他们雍容华贵,他们文质彬彬。他需要一杯茶。“服务生,”服务生来了,手里的托盘显得服务生无所不能,似乎他可以把拿破仑和亚历山大没有征服的另一半世界端上来。大家到大酒店会点香槟、熟食,从来没有人在大酒店点一份核弹引爆按钮,当某样餐品因为不可抗力无法呈现时,毁灭世界的需求却恰恰是可以实现,对此他毫不怀疑——果不其然,服务生的表情讳莫如深,但他的嘴角很快一边划去,一枚上弦月出现在他的胡须精修的脸庞,注视服务生的脸,就像洞察一个绵长而幽暗的夜晚。“或许……我不需要一杯茶。我还没想好。”
石砌的海岸掀起了一阵海雾。“西班牙人的船驶入这片雾气朦胧的峡谷,两侧高地的灌木毛发浓密,庞大而佝偻的身体互相搂着肩,围成一个旋转的圈进行某种巫毒仪式……”“你生气了?”
我只是希望你回去休息一下。“我永远不会对你生气。”“可是你的表情就像长在脸上。”她总是这么说,休息,休息,可是哪一天轮到干活呢?还有很多日子。可总得留一个日子画画呀。隔着几张桌子,他还是能听到他们的对话,餐布把自己撑开,拉扯成极轻薄的模样,像黏在人体脏器上的透膜。透膜蠕动着,挥舞四头触角顶开杯足,桌脚,大腿,逐渐布满地板和墙壁,天花板的灯摇晃着摔下来,一团团明珠似的火球滚到地上,又陷落到内凹的透膜里,它们深深陷下去,露出肚脐般深邃的小圆圈,外圆包裹着变形的花纹,也像高尔夫球场地面那些没有瞳孔的眼睛。“加点盐花。”服务生摇响餐铃,加点盐花。海岸结出了晶体的花,一整夜,船络绎不绝地赶往港口的尽头,船还在深入,撞向各式的建筑。吱呀几声,工人拆掉了临时搭建的木偶剧舞台。工人们扛着木板走,有个人负责捡拾钉子之类的部件,他们找不到工具箱,拿了个糖果盒代替。砖红的铁钉在生锈的糖果盒里咳嗽。啪嗒,工人们往前走,水漫过鞋底,啪嗒,他们踩到了掺水和成浆糊的月亮。白奶酪色的月亮四处飞溅,一只患四肢肥大症的老鼠醉死在一滩融化的月亮里。吱呀声接续着吱呀声,好像有个幽灵手握榔头在上边拆船,公寓一排排紧闭的窗户放松了嘴,窗帘鼓起腮帮子,云间反射的凄凉的白光照亮它们脸颊的刺青。驶进城市的船都慢慢分解为许多木板和帆布,好像船只被城市消化了。
“我多么希望你看看啊,倘若你能往外看一眼,你就会回心转意了。”凌晨四点多,画家从梦中醒来。一个有关下午三点的沙龙的噩梦惊醒了他,恍惚间他透过敞开的房间门(他到警局做目击备案时提到他有锁门的习惯),书房的门,看到一个幽灵坐在他的书架旁的沙发上读书,同时,他透过幽灵透明的脑袋看到外头天空高高悬挂的半副苍白的胡须。这时,幽灵发现了他,猛然跳起身,转向窗户趴在窗栏上边,那个狭长的窗口咬住并把它吐了出去。画家跑到书房,连套鞋也来不及穿。他扶着窗栏俯瞰,公寓底下的街道漆黑一片,彼时,远处的另一个窗口弹射出一声台球落网般肯定的枪响。画家立时意识到“他用的是一把撞针枪”。他把沙发上打开的那本,也就是书脊印着《佩德罗.巴拉莫》的书名的那本放回原位,具体位置他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在黑暗里对空出来的格子摸索。他有很长时间看不了书了,这是一种疾病,学名叫失读症,它的亲戚理所当然是失语症或者失眠症之类的,不过说真的,人类想要失去什么还需要发明相关的疾病吗?他点了根颇有情调的白蜡烛盯着它,摇晃的烛火里,他看到一列列运煤火车的幻影穿过,汽笛的烟向后倾倒。大约五点,烛火形成的桥洞穿过最后一班火车,他便回到梦里的下午五点左右的时空去了。粘在天空上的那半副胡须这时看起来像抿起微笑的嘴部线条。
海鸥在海面的雾天翱翔,有种存在于镜子中般的孤独。岸边的石阶湿漉漉的,刚被退潮吻过,他一个人,放风筝一样牵着海鸥散步,手持无形的线轴子骨碌碌地转动。
车轱辘骨碌碌地滚动,还在路上,这个湿冷的早晨里,鞋匠点燃灶炉,灶边的墙壁蔓延着灼烧的颜色。一个暗无天日的屋子起灶,一驾马车碾过石路的声响便回荡在门口,像一阵消散的弦乐器圆形的灵魂。马车停靠在教堂门梯前,女主人走下车厢,走进教堂做礼拜,车夫像狗一样守候在门口。热腾腾的鼻息像笼头一样罩住了马首。
他习惯在海岸晨步,艺术家和散步是一副陈词滥调的对子。当他步入老年,意义更会完全不同。烟继续抽,每天醒来两次,一次在凌晨三点,看看窗外,城市一成不变;一次在清晨六点,他到海边散步,或许养条狗,或许不。下午三点,开一个沙龙,或者参加圈内的聚会,往往长篇阔论且谈吐有力,风情万种的贵妇们一动不动地盯着这个老绅士。下午六点,准时到大酒店,那个酒店是他的食堂,他已经付了全年的钱。谁也不知道他说的“失去很多”是不是指饮食的花销。八点,他洗漱整洁,在画板面前沉思。十一点整,他躺下,假装睡着——或者他瞒过了自己——一直等到三点,他起来往窗外看,没有幽灵,没有驳船。
我的意思是说,不要抛锚,不要扔石头,要相信。“你这种人简直不可理喻。”“那我也是你看上的。”“您如今像个教徒一样,那些鞭辟入里的锐见,锋芒闪烁的箴言,黑暗中火炬一样透视世俗的画作,它们都去哪了。”它们都被我换了钞票,就像我开头所想的那样。“房间冷冷清清|那金缕缕的|好像是崇高,好像是钞票|烟屑点点,燃烧的|陨星,宇宙的版画。”只剩下一个蒙混进场卖诗为生的游民。我不要再去描绘人的内心。一尺尺堆高的画稿变成了花花绿绿的钞票。他终于变成了有名的艺术家。
“‘可我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一个年轻人捧着一摞钱币说。他是画家的儿子,做过父亲的帮手,在船上当水手,现在在新大陆淘金。他出发时计划要回来,讨到一笔钱,一笔不菲的钱之后就回来——他忘了要给什么人了。他现在记得这些画面:一个印第安人的头颅,额堂有一个穿透的血洞,整个脑袋像餐桌上浇酱汁的牛头;一个被扒了皮的西班牙人,拖着残存的血肉走到沙滩;一堆失落女人在潮湿的甲板上互相推搡,她们手捆绑着像羊一样叫唤,像皮肤星星一样油亮。”
“我还记得,就在海边,那里有陡峭的礁岩。我像在教堂的门梯前等候礼拜那样,像报童清晨等候在报社门口,像信鸽永远等候在手臂上。因为愧对,我低着头不敢看她。直到她那副洁白的裙尾在我的额头拂过。我抬起头来,她坐在礁岩上,像一座天主教的教堂,尽头没有金银的装潢,没有偶像。”
一个青年画家的撒呓挣
他终于成为了有名的艺术家。一尺尺堆高的画稿变成了花花绿绿的钞票。他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下午三点多,客人们照例参加他的沙龙。这些精英名流脱帽致敬,笑容可掬,他们的礼仪多么古老啊。墙上的铜制衣钩吸引了他全部的注意力,他不在乎他的嘴说什么,让嘴自由发挥吧,沙龙所有客人专心致志地聆听他的高论,他聆听并复述衣钩告诉他的高论。衣钩唤醒他对蛇杆手铳的金属弯钩的记忆:
“许多烈马挟尘披风,马背上天然地长着一具具刺青红肤的印第安人的身体,泥塑似的马嘴像陶艺课上的作品,喷溅滚烫的飞沫,指挥与它们合为一体的土著,向手持火铳的西班牙人甩出刀刃……与此同时,时空另一端的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出版他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佩德罗.巴拉莫》,旋即封笔,决定英明。他赢得掌声,不屈的形象和余生的安宁。”可想大艺术家未必都失去很多,但或许盛名确实宛如树梢筑巢,岌岌可危。这不是件拯救灵魂的事情,平常交谈我们总是以种种标签看待艺术,他联结爱与哀,生与死,表现咫尺间的宇宙,可是“艺术是偶尔连缀的永恒”这样好听的话并不能改善生活。追求某种行之有效的艺术,生活领域的哲学也是错的,我就要告诉你我们的生活不是模型,注意,这不是好听的话,也不是忠告。
他把客人都轰了出去,正如客人得假装看得懂他的画,他也忍受了很多。
现在,合作伙伴会不会大吵大闹,舆论怎么样像遭遇暴风雨一样疯转风向标都和他没有关系。诚然,他们带给他想要的生活,也许过不久他还得在报纸上公开道歉,但去他的,又有什么关系?他失去的已经够多了。窗户正对着海岸。大海铺开硬邦邦的深青的脸,一股股海浪像被炸碎的金属,碎片猛击石砌的海岸。此时,一个锅盖静默地抱住了锅,夜色和晚餐一块熬煮,出锅,一剂闪光的汤汁点亮餐桌,门铃摆动夹成锥形的小腿把圆衣摆里的屁股卖力扭着,取悦层出不穷的客人,他们雍容华贵,他们文质彬彬。他需要一杯茶。“服务生,”服务生来了,手里的托盘显得服务生无所不能,似乎他可以把拿破仑和亚历山大没有征服的另一半世界端上来。大家到大酒店会点香槟、熟食,从来没有人在大酒店点一份核弹引爆按钮,当某样餐品因为不可抗力无法呈现时,毁灭世界的需求却恰恰是可以实现,对此他毫不怀疑——果不其然,服务生的表情讳莫如深,但他的嘴角很快一边划去,一枚上弦月出现在他的胡须精修的脸庞,注视服务生的脸,就像洞察一个绵长而幽暗的夜晚。“或许……我不需要一杯茶。我还没想好。”
石砌的海岸掀起了一阵海雾。“西班牙人的船驶入这片雾气朦胧的峡谷,两侧高地的灌木毛发浓密,庞大而佝偻的身体互相搂着肩,围成一个旋转的圈进行某种巫毒仪式……”“你生气了?”
我只是希望你回去休息一下。“我永远不会对你生气。”“可是你的表情就像长在脸上。”她总是这么说,休息,休息,可是哪一天轮到干活呢?还有很多日子。可总得留一个日子画画呀。隔着几张桌子,他还是能听到他们的对话,餐布把自己撑开,拉扯成极轻薄的模样,像黏在人体脏器上的透膜。透膜蠕动着,挥舞四头触角顶开杯足,桌脚,大腿,逐渐布满地板和墙壁,天花板的灯摇晃着摔下来,一团团明珠似的火球滚到地上,又陷落到内凹的透膜里,它们深深陷下去,露出肚脐般深邃的小圆圈,外圆包裹着变形的花纹,也像高尔夫球场地面那些没有瞳孔的眼睛。“加点盐花。”服务生摇响餐铃,加点盐花。海岸结出了晶体的花,一整夜,船络绎不绝地赶往港口的尽头,船还在深入,撞向各式的建筑。吱呀几声,工人拆掉了临时搭建的木偶剧舞台。工人们扛着木板走,有个人负责捡拾钉子之类的部件,他们找不到工具箱,拿了个糖果盒代替。砖红的铁钉在生锈的糖果盒里咳嗽。啪嗒,工人们往前走,水漫过鞋底,啪嗒,他们踩到了掺水和成浆糊的月亮。白奶酪色的月亮四处飞溅,一只患四肢肥大症的老鼠醉死在一滩融化的月亮里。吱呀声接续着吱呀声,好像有个幽灵手握榔头在上边拆船,公寓一排排紧闭的窗户放松了嘴,窗帘鼓起腮帮子,云间反射的凄凉的白光照亮它们脸颊的刺青。驶进城市的船都慢慢分解为许多木板和帆布,好像船只被城市消化了。
“我多么希望你看看啊,倘若你能往外看一眼,你就会回心转意了。”凌晨四点多,画家从梦中醒来。一个有关下午三点的沙龙的噩梦惊醒了他,恍惚间他透过敞开的房间门(他到警局做目击备案时提到他有锁门的习惯),书房的门,看到一个幽灵坐在他的书架旁的沙发上读书,同时,他透过幽灵透明的脑袋看到外头天空高高悬挂的半副苍白的胡须。这时,幽灵发现了他,猛然跳起身,转向窗户趴在窗栏上边,那个狭长的窗口咬住并把它吐了出去。画家跑到书房,连套鞋也来不及穿。他扶着窗栏俯瞰,公寓底下的街道漆黑一片,彼时,远处的另一个窗口弹射出一声台球落网般肯定的枪响。画家立时意识到“他用的是一把撞针枪”。他把沙发上打开的那本,也就是书脊印着《佩德罗.巴拉莫》的书名的那本放回原位,具体位置他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在黑暗里对空出来的格子摸索。他有很长时间看不了书了,这是一种疾病,学名叫失读症,它的亲戚理所当然是失语症或者失眠症之类的,不过说真的,人类想要失去什么还需要发明相关的疾病吗?他点了根颇有情调的白蜡烛盯着它,摇晃的烛火里,他看到一列列运煤火车的幻影穿过,汽笛的烟向后倾倒。大约五点,烛火形成的桥洞穿过最后一班火车,他便回到梦里的下午五点左右的时空去了。粘在天空上的那半副胡须这时看起来像抿起微笑的嘴部线条。
海鸥在海面的雾天翱翔,有种存在于镜子中般的孤独。岸边的石阶湿漉漉的,刚被退潮吻过,他一个人,放风筝一样牵着海鸥散步,手持无形的线轴子骨碌碌地转动。
车轱辘骨碌碌地滚动,还在路上,这个湿冷的早晨里,鞋匠点燃灶炉,灶边的墙壁蔓延着灼烧的颜色。一个暗无天日的屋子起灶,一驾马车碾过石路的声响便回荡在门口,像一阵消散的弦乐器圆形的灵魂。马车停靠在教堂门梯前,女主人走下车厢,走进教堂做礼拜,车夫像狗一样守候在门口。热腾腾的鼻息像笼头一样罩住了马首。
他习惯在海岸晨步,艺术家和散步是一副陈词滥调的对子。当他步入老年,意义更会完全不同。烟继续抽,每天醒来两次,一次在凌晨三点,看看窗外,城市一成不变;一次在清晨六点,他到海边散步,或许养条狗,或许不。下午三点,开一个沙龙,或者参加圈内的聚会,往往长篇阔论且谈吐有力,风情万种的贵妇们一动不动地盯着这个老绅士。下午六点,准时到大酒店,那个酒店是他的食堂,他已经付了全年的钱。谁也不知道他说的“失去很多”是不是指饮食的花销。八点,他洗漱整洁,在画板面前沉思。十一点整,他躺下,假装睡着——或者他瞒过了自己——一直等到三点,他起来往窗外看,没有幽灵,没有驳船。
我的意思是说,不要抛锚,不要扔石头,要相信。“你这种人简直不可理喻。”“那我也是你看上的。”“您如今像个教徒一样,那些鞭辟入里的锐见,锋芒闪烁的箴言,黑暗中火炬一样透视世俗的画作,它们都去哪了。”它们都被我换了钞票,就像我开头所想的那样。“房间冷冷清清|那金缕缕的|好像是崇高,好像是钞票|烟屑点点,燃烧的|陨星,宇宙的版画。”只剩下一个蒙混进场卖诗为生的游民。我不要再去描绘人的内心。一尺尺堆高的画稿变成了花花绿绿的钞票。他终于变成了有名的艺术家。
“‘可我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一个年轻人捧着一摞钱币说。他是画家的儿子,做过父亲的帮手,在船上当水手,现在在新大陆淘金。他出发时计划要回来,讨到一笔钱,一笔不菲的钱之后就回来——他忘了要给什么人了。他现在记得这些画面:一个印第安人的头颅,额堂有一个穿透的血洞,整个脑袋像餐桌上浇酱汁的牛头;一个被扒了皮的西班牙人,拖着残存的血肉走到沙滩;一堆失落女人在潮湿的甲板上互相推搡,她们手捆绑着像羊一样叫唤,像皮肤星星一样油亮。”
“我还记得,就在海边,那里有陡峭的礁岩。我像在教堂的门梯前等候礼拜那样,像报童清晨等候在报社门口,像信鸽永远等候在手臂上。因为愧对,我低着头不敢看她。直到她那副洁白的裙尾在我的额头拂过。我抬起头来,她坐在礁岩上,像一座天主教的教堂,尽头没有金银的装潢,没有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