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第四章
那么有同学会问道,老师:为什么学习欧阳询书法五六年了,还无法做到用九成宫书风不择文而书,是选帖的问题吗,还是其他?其实学其它碑帖依旧会碰到以上问题,这并不奇怪,仅是方法上的问题。
好,下面回答这个问题,选帖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问题,一年应该解决的问题,五六年没解决,甚至有的学书者一生也没解决。我就听说某公每日清晨起来临一遍《兰亭序》几十年如一日,可达以假乱真之地步,但让他用兰亭风格写出《滕王阁序》就如临刑一般,甚至连《兰亭序》这个文本都背不下来,不知他这么多年研究啥了,那么可以说明此公临摹兰亭从来没背临过。
这里有两个关键问题,第一,对文本不熟,我指导学生是这样,在确定了选择某个法帖练习后,要在临习的过程中,逐渐把字帖里面的文本背下来。如学《圣教序》那就把《圣教序》背下来,因为这个非常关键,背临字帖是走向自由书写的第一步,同时也是读帖的关键所在。第二个问题更严重,就是字与字之间没有打通的问题,你们的启蒙老师没有教你们,或者说,你们的启蒙老师也没有解决字与字之间的打通问题,而要命的是你们自己却不去悟。
怎样打通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呢?这里我仅以“九成宫”这三个字为例说明,其实字与字之间的打通很简单,窗户纸一捅就破,但有人就一辈子没解决这个问题,留下了终身的遗憾,还以为自己没有书法的天赋,确实遗憾!你已经练习九成宫碑有五六年了,但你从来就没想过,其实会写九了,写个“丸”,“几”“凡”字是多么简单的事,不就是加个点,去个边吗?会写成了,难道让你写个戌、戊、戍、戎、式、戒、咸之类的难么? 会写宫了,让你写吕、官等不会费什么事吧?以此类推,关键问题是你从来不去尝试,不尝试就去买集古诗字帖,结果路越走越窄,最终是离开字帖就不会写字。学五六年的《九成宫》其内容是什么,说了啥都不知道的并不是一两个人,而是普遍现象。
……未完待续
作者:真的太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