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笑来老师今天讲到的这个词汇对我来说是陌生的。
打电话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细小的一个动作,笑来老师却能够把它总结出4个要点和详细的注意事项,进而把它用流程化的形式固定下来,真的让我佩服。生活如此精致的人,怎么可能不成功。
反思自己的工作生活,我发现确实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我们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如何用流程优化自己的生活。
每天早上5:00起床
洗漱去洗手间 30分钟
反思日志 20分钟
种子习惯 5分钟
每天记账 5分钟
阅读20分钟
每天一篇文章 90分钟
晨跑 25分钟
听演讲 50分钟
以上是每天早上会做的工作,我需要把它用流程化的形式进一步优化一下,让整个过程变得更加合理流畅。
目前的问题:最为耗时的每天日更的时间无法完全掌控,通常情况下80-90分钟左右,整个流程确定文章主题、写文章、校对文稿、文章配图、自媒体平台发布,如果在写文章的这个环节没有灵感会非常耗时,影响到后面的晨跑,所以需要仔细优化一下,让整个过程变得更加有效率。
整个流程中的5个环节,我反思一下,最影响效率的就是第二个环节:写文章,但是这个环节的效率事实上是由上一个环节:确定文章主题这一部分决定的。如果确定的文章主题比较熟悉有自己很深的见解,行文就会非常流畅,但是如果对这个主题不是特别熟悉或者说没有太多自己的深思,这篇文章的行文往往会非常困难。
我对自己写作的要求是:自己不熟悉的主题不要写,以免误导他人;每篇文章只写一个主题,尽量深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现在面临的情况是部分主题自己早已经掌握但是没有深层的思考,针对这个问题我的考虑是在确定主题这个环节,针对这个主题做一个思维导图,从理论到实例完整的梳理一遍,其实这个过程也是深入思考的一个过程。这个环节的优化可以让下一个环节思维更加开阔流畅,应该可以提高不少效率。
第二个环节:写文章,这个环节最耗时的是打错别字或用词不当,反复回头修改,这个可能花费了写整篇文章一半的时间。我的想法是在整个行文过程中不要刻意去追求完美,写整篇文章的过程中要有大局观,首先保证写作过程中思维是流畅的,跟着思维跟着灵感去走,反复回头修改会中断整个写作思路,灵感丧失,耗时耗力。对于文中的错别字和用词不当之处,放在第三个环节统一处理。
第三个环节:文稿校对,这个环节主要有三项工作:检查文章段落间的逻辑次序、文中用词是否得当、文中错别字,整个校对的过程分2遍进行,第一遍检查行文逻辑、文中用词发现错别字及时改正,第二遍通读全文,再做小的改动。
第四个环节:文章配图,这个环节我的考虑是平时有意识的搜集比较精美的图片分类保存,文章配图的时候直接在图片素材库中选就可以。
第五个环节:自媒体平台发布,这个过程需要向5个自媒体平台同时发布,现在把这个5个平台全部保存在网络收藏夹,点击即可进入,整个过程还算合理,目前暂时还没有发现需要进一步优化的地方。
优化完了之后的导图如下
每日精进流程图优化之后导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