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大妞。
本文1570字,阅读需要4分钟。
图片来自网络。
资管新规上线了!
大家开骂之前要明白大佬们的良苦用心,其实这个政策从根本上是在维护普通投资者的利益。
没耐心看分析的可以直接下拉到底看对策。
你觉得之前保本的收益很好很放心,是因为不知道后面有多少资金是左手借右手,拆东墙补西墙。我说了我保底了,结果黑天鹅来了,亏了,怎么办?只好再搞个新的出来填前面的空~否则我怎么对你交待呢?
本来任何金融投资产品的收益率都不可能在事前知道,要到事后才能反映出来。
表面上在新资管中,银行理财将不能再保本保收益。但换成净值型产品后,投资者收益率多少每天都能够查得到,而且是浮动的,就像买开放式基金,每天要可以看发布净值,今天若是1.1元,明天跌到0.98元也是有可能的,赚多了是投资者的正收益,而出现浮亏也没人进行托底补贴了。
且配合打破刚兑,《意见》还要求,金融机构对资管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改变投资收益超额留存的做法,管理费之外的投资收益应全部给予投资者。
这就意味着,购买正规金融机构发行的资管产品,投资人如果投资成功,其所获得的投资收益有望提高。
❈
去劣留优,这是大佬们的决心。
❈
不保本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强迫投资者自我分流,更真实的省视自我,面对自己对风险的真实承受能力。
买理财买投资产品要求填写风险自查表这个规定也上线有一阵了,但实行的好不好就不好说了?
因为达不到高等级的风险承受能力,有些产品就买不了。于是有很多的投资者就瞎填一气,反正往最高承受能力选呗!也不管自己是否真的承受的起?要是真的遇到了实际亏损,就要哭爹骂娘,说人家抢了你的钱!?
事实上,现在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主要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和保本浮动收益两大类型,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早就没有了。
投资者如果希望资金保本保收益,银行能提供的基本就是储蓄存款和大额存单。银行非保本理财本质上与银行的存贷产品不同。但是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总有一种误解,认为只要是银行的产品,就一定会保本保息;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比银行存款的利息要高不少,相应的投资风险肯定也会高一些。
现在明文规定任何金融机构的资管产品都不能承诺保本保收益,投资者必须根据产品情况和自身实际来选择是否承担相应风险。
平台不需要为了把账面做好看,而挺而走险。所有的风险都放到了明面上。这个产品需要你承受的风险是10%,能承受你就买,不能承受你就不要买!
SO,是重新再做一遍风险自查表的时候了!
同时信托和私募的门槛也大幅提升,要求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有500万金融资产的证明,还有连续3年年收入超过40万。
提高了合格投资者的准入门槛,意味着高风险领域将由具有一定投资经验的高净值群体去玩,而普通投资者的风险应该投资风险相对较低的金融产品。从这一点上来看,这也是对普通投资者的一种保护措施。
可预见此条约束力后果会让整个行业的规模大幅缩水,有一半达不到要求的人会被要求清退资金。
大妞建议:
这次资管新规上线的过渡期有点长,并且事先风声放的又早。所以对股市对楼市对期市的影响并不会如预期中那么明显。
强调一百遍,再多做几次投资风险自查。面对真实的自己,对你只有好处没坏处!
买固收类理财,小额分散。
低于90天的短期理财会被取消,对资金流动性较高的建议以52周单或者12月单来分散存取,以保证正常的资金需求。
打破刚性兑付,不还钱坏账的风险并不大,顶多1-5%。多放几个平台几个银行不同产品,就能大幅降低风险。即使被雷,至少不会太赔。
另外以后买理财,再也不能只看机构了,银行也不一定安全。
要好好看看招募书中的内容,这个钱平台把钱借给了谁?对方拿去干啥?是否有质押物?怎么还钱?要是借钱的人不还钱了,是否有人替他还钱?如果都不还钱,该找谁维权?
如果这些问题都不知道又不想知道或根本懒的了解
你真的是可以选择不投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