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写作习惯说起
最近回顾年初目标的时候又看到了那个目标:每天500字。起初定这个目标的时候已经完全考虑了我的时间、精力以及能力,每天500字完全不会成为负担,并且坚持写作的状态是提升写作能力的一个基础,所以按道理来说我应该可以坚持下来的。然而,这个目标基本上被我选择性的忽略了。虽然一些deadline让自己输出了一些文章,但和年初目标相比还是相去甚远。
当然为了养成写作习惯我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建立固定的时间(每天下班前的半小时);设定意外情况的处理措施(下班需要加班的话,坚持留半小时完成500字);从小目标开始(500字是从1000字减下来的);奖励措施(每坚持一周可以获得一顿美餐)。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我一直苦苦思考我没有坚持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个人动机不够强大?是目标还是太大?还是我的时间设定的有问题?直到今天看到了这本书中的内容,突然眼前一亮,这本书叫做《先发影响力》。
有本《影响力》你肯定知道,号称百万级的畅销书,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被称为 “影响力教父”,是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全球知名说服力研究权威。在《影响力》一书中,作者告诉我们应该说什么做什么去说服他人,而《先发影响力》在此之上,让我们了解说话行事的最佳时机,掌握“注意力转移的艺术”。本书教会我们如何通过先发影响力的两大武器注意力、联想,在传递相关信息前就能够抓住别人的注意力,开口之前就奠定胜局。
在书中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也是关于坚持写作的案例。
如何战胜拖延症
我有一位同事似乎不受这个毛病摆布她总能源源不断地写出评论、文章和书,这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问她是怎么做到的,她说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相反,她给我看了一篇保存多年的杂志文章,内容是对写手们怎样提高生产力的建议。推荐做法里没有什么秘诀,也就是每天都安排固定时段进行写作,在该时间段不做任何分心的活动,如果这一天写作产量好,就奖励自己,比如在段时间里喝杯拿铁咖啡就再合适不过了。这些设想都很合理但对我来说没太大用处,因为我试过好几种,全都没有明显效果。然后,在不经意间,她提到了自己的一项策略,自此以后我也用得风生水起了。
当写作时段快要结束的时候,她总是不在段落末尾收笔,也不把―个想法写完。她向我保证,她知道自己想怎么结束段落,但非要到下一个写作时段才动手。真是妙招呀!通过让每个写作时段的最终段落处在“接近完成”的状态就是不写出来,她调动起了“闭合”冲动带来的激励力量,这促使她迅速回到椅子上,一鼓作气地动手写下去。说到底,我的同事还是有秘诀的。可我自己居然没想到!我本应该想到的,它就明明白白地写在我熟知的有关蔡加尼克效应的作品里。我拿定主意,再也不让这一类“失误”发生,不管是在写作当中,还是在我执教的大学课堂上。我知道,通过先发影响力,我可以提高课堂的效力在每一堂讲座开始的时候,都讲述一种特殊的未完成故事:一个谜。
先了解这个故事里的一个概念有助于大家理解为什么这位作家可以坚持写作。
蔡加尼克效应:是一种记忆效应,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这个现象是由蔡加尼克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其实生活当中有很多蔡加尼克效应的应用,比如:电视剧总是从马上要知道结果的时刻结束,一部电影结尾有个彩蛋提示一个新的故事,评书用“要听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收尾等等。"未完成"就像一个钩子一样,一直让你把注意力放在这件事上,并且悬在心上,只有“完成”这个状态可能解放掉这种不舒服。
那么用原文中的案例我们得出一个方法:每次写文章的结尾的时候,只需要思考如何结尾,但不写。这样你的“闭合”冲动就会发生作用,明明知道结尾却不写完这种感觉真是太不爽了!第二天该完成写作任务的时候就顺理成章了:你打开了文章,释放似的写完了上一篇的结尾。这时候时间还没有用完,再继续写一篇新的,思考结尾关掉页面。这个方法看似简单但作者尝试后也觉得非常有效,你为何不试试呢?
二、蔡加尼克效应的利用
如果这个秘密只是用在写作上就太可惜了。片段的最后作者思考是不是可以把这种“蔡加尼克效应”用在自己的课堂上,即给学生们讲述一个跟课堂主题相关的未完成的故事,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对课堂知识产生兴趣。那还能怎么用呢?
朋友小X跟我诉苦,明明自己条件还算不错,为什么每次跟别人介绍的女生见两次面后总是没办法约到下一次。当然可能的原因有很多种,如果小X尝试一下留下一个钩子,是不是会吸引对方注意力并让她对小X产生兴趣呢?
比如打电话的时候说:“小花,今天我看了一本书非常有趣,突然想到了一件事,这件事和你有关系呢,你想知道什么事吗?嗯,下次见面告诉你吧?”
或者干脆第一次见面临结束的时候就留钩子:“其实关于我吧,还有一些经历,这些经历让我痛苦不堪(或者收获成长),这次我还没想好怎么告诉你.......不过我想下次告诉你。”
你还有别的招式可以告诉小X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