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7日 中原焦点团队 中27 庞爱国 第351天分享 本周第3次约练 总约练第302次 咨186、观80、来3、朋4、box约练11、案例分析18,总分享第353次
筑基第二十四课 个体心理咨询技能(二)复习
社会学习论 班杜拉
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
这个大人在打这个布娃娃,打倒你,小孩也过去,打倒你,一切都会向他学习。如果大人对这个布娃娃比较友善,那么小朋友也会比较友善,安静的玩自己的。
为啥有的青少年喜欢耍酷,因为他可能耍酷之后,他可能也是一种模仿周围的人,但也可能偶尔做的一个动作做完之后,引起了别人一个很强烈的反应。接下来他可能就会继续去做这样的一件事情。我们不要轻易的有太大的反应,做咨询也是,你不要轻易的有很强烈的一个反应,因为那样的话,很可能就会让他认为这样是你想要的或者不想要的。尤其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要相对更克制一些。在咨询的时候不要上来对他某个行为一大通的赞美。虽然可能对建立关系有帮助,但也可能让他接下来会有掩饰。他就把他各种不好的不说了,就隐藏起来。
说到模仿这一块,很有可能我们在家庭里,我们的家庭人员,比如说作为女同胞跟婆婆的关系,可能不一定太好。因为有的婆婆确实很让人讨厌,比如说偏心,因为很多婆婆妈妈都是偏心的,好多都是偏心老二,偏心老大的很少,也可能有各种事各种矛盾。这时候在我们看来确实他是有错的或者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但是我们可能依然要给孩子树立一个相对好的榜样,该孝顺还是要孝顺,该和善还是要和善。但是你该坚持的底线和规则界限,你仍然肯定要有,那是根本。但是你该和善对待老人还是和善,要不然孩子可能他会习得这些东西,然后一代一代的。所以我们可能不是为了他去做,我们可能为了将来的自己,为了我们老年的时候,因为我们总是要有老的一天,我们总是会落到孩子手里,不管你愿不愿意,最终都要落到孩子手里。你说我住养老院,你住养老院你也是落到孩子手里,因为孩子到时候就成了你的监护人,有孩子给你撑腰,养老院的人就不敢欺负你,不然的话养老院的人他就敢欺负你。所以成长自己,从更长远去看,系统观,我们一定要从整个系统来看,整个人生的大系统,然后整个长远的大系统,整个家庭的大系统,而非只看当下当时的局部,那样的话,我们就会整天有很多的情绪,我们看见孩子的一点毛病,我们就气的不得了,看更大的系统。或者我们因为孩子当下出点状况,我们就急死了,我们就感觉等不及了。
我们需要学会与问题共存,接受生命的限制,但是绝不放弃希望。
各种疗法,各种技术。
(一)阳性强化法的基本原理
从名字来看,阳性强化,又叫正强化,阳性的,不是阴性的。又叫正向强化,它的理论基础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跟经典条件反射的区别是:一个是人为训练,另外一个是自己摸索的,他在做的过程中,突然发现,我这样做原来会得到好处。当他发现这样做会得到好处之后,他接下来就会更多的这样去做。
举例1:可能最开始就是无意中偶尔发现的,比如说我们哪天心情不好,我们去河边散步,我们散步完之后回来发现心情好了。接下来每当心情不好的时候,你可能就想去这个河边散步,这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举例2:或者哪一次你发现,当你不说你老公了,然后他回到家,他的心情也就不错,全家都不错。后来你就知道了,我不能老说他,我不说他,他的脾气就比较好。一开始我就认为他脾气比较暴躁,但是发现我不说他,他就脾气比较好,这也是你自己主动摸索出来的,你偶尔发现的,然后你后来就更多的去应用的,这样的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在生活中会有很多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因为我们发现这样做之后会有好处。
阳性强化法跟焦点联系到一起:焦点解决其实是找到例外,就是行为主义操作性条件反射摸索出来的那些,比较有意义的有效的东西就是例外,我们就跟他探讨这些,他通过长期的摸索,发现哪些可能对他是有帮助的,哪些是他比较想要的。然后探讨有哪些帮助,有哪些好处。我们就要找这一块,找到之后将这一块进行扩大进行强化。
举例:每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去河边走走路,散散步,心情就好了。就跟他探讨,你什么时候发现的呀?哪一次?那一次你怎么就发现了呀,你都去哪个河边,再用上具体化,给他详细的进行探讨。你都去哪个河边,一般都什么时候去,一般都走多久?是你自己还是跟其他人一起?走完之后对你有哪些帮助,怎么对你就会有这些帮助。经过这样的细化,他就会对去河边散步,怎么去用这样的一个经验,有更多的思考和经验,这就可以连到一起了,连到一起之后,我们就发现这都是连着的。
阳性强化法,认为人以及动物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什么叫习得?就是学习得来的,都是行为被强化的结果。做了什么行为之后被强化,不管它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因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就是好的行为可能做完之后被强化了。那不好的行为做完之后,然后吵他一顿,惩罚他一顿,也被强化了,他就知道这个不能做。
阳性强化法,只是利用了操作性条件反射里面的正强化和消退这两个。至于那个负强化和惩罚没有用,因为操作性条件反射里边就提出来强化、惩罚和消退这三块,他只是用了这两个。他主要是通过正强化和消退的方式使行为增加。也就是说当他有好行为的时候,给予正向的强化。当他有不好行为的时候,我们就不理他。他这个好的行为就会被更多的强化。不好的行为慢慢的也就没有了,我们在生活中一般都是反着来的。他有好行为的时候,我们可能不一定能及时的强化,反而可能会消退,我们可能也会偶尔说一下,不错,多努力。
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人仍然是他有好行为的时候,用的是消退。他有不好的行为,用的是强化,他不好的行为,或者用的是惩罚,不好的行为,最后可能就留了下来。好的行为,然后没有管他,因为感觉是应该的,结果就消退了,正好反过来。
用阳性强化法的原理,就是他有好的行为及时的给予强化。强化要给他喜欢的、需要的强化物。如果给他的不是他需要的,那意义也不大。给他喜欢的。对他不好的行为不予理睬。不予理睬这背后你要承受很多的压力的。我们很多时候承受不了,我们就会气的要死,然后我们就稳不住。我们讲过稳是改变的定海神针。知道归知道,我们稳不住,稳不住就继续约练,继续提升自己,慢慢的你就能更多的稳住了。因为你整个人在这样不断的听说读写的浸泡中,你会不断的思考。对于很多事情你都不断的在那纠结,挣扎,有的时候心如刀割,一遍一遍煎熬的过程中,你内心就强大了,你就能稳得住了。 很多人都这么过来的,学习就这么过来的,这个没有人能替代你,别人只能教给你理论,教给你技术。但是你自我的这样一个成长,一个修炼,你必须得自己在事上磨,这样反反复复,纠结纠结再纠结,慢慢慢慢,你就好多了,你就真的带来成长了。不要看一时,要看更长远,你才能看到你的变化,你才会更有信心。为啥成功的人少?学的人多,学成的人少?因为很多人受不了这个中间煎熬的过程,反反复复的过程,于是好多人放弃了,去找别的捷径去了。找不到的,所有的捷径往往都是最远的路。
(二)只奖不惩,阳性强化法的操作过程
1.明确目标行为
2.监控目标行为
3.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
(可行、可达到、有引力、喜欢、愿意,商定目标出现何奖励)
4.实施强化
将行为与阳性强化物紧密结合,当求助者出现目标行为时及时强化。
5.追踪评估
第一是要明确目标行为。什么叫目标行为。也就是我们想改变的,想强化的那样的一个行为。
比如我们希望孩子有礼貌,那么我们就要对他有礼貌这样的一个行为,要明确下来。 你要先明确你要以什么行为为目标行为,你想训练的一个行为,
目标行为不能多,只能一个。如果多的话就混了,一定时期内只能一个,你最想干嘛?跟焦点解决一样,你要找到一个他最想要的,他最希望改变的,你要去跟他做探讨,要去排序,要去区分,要去详细了解。这都结合在一起,要去探讨是什么,让你希望他有这样的一个改变呢?怎么对这一块就那么苦恼呢?因为孩子状况可能有好多,我们要去跟他聊那些状况,然后让他自己来选。您最希望改变在哪一块?怎么希望改变这一块,你希望他变成什么样?这就在明确目标行为,哪个学派其实都差不多,都要去明确目标。 只不过行为主义里边它主要是训练行为,所以是明确目标行为。每个学派都要去明确目标,很重要,因为目标不明确的话,我们往往力量就会分散,我们就开始内耗。
我们就累,我们就需要去明确我们的目标,抓主要,抓核心。你说哪个都不舍得,都想要占全。如果你实在不舍得砍,想一想,当你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有哪些是你不得不砍掉的,那些不得不砍掉的,其实就是你忍痛还是可以砍掉的部分。这样我们抓核心会更有成效,也不至于天天活的那么累。抓核心,该砍的都砍,该砍的一定要砍,必须得大胆的砍,才能有失才有得。理论都知道,实际遇到事,然后就忘了,遇到事就不舍得了。
第一个明确目标行为,目标这一块至关重要。
第二个监控目标行为。就是去了解这个目标行为。
比如想让孩子有礼貌,我们就需要了解孩子现在说话的情况。什么时候有礼貌?怎么样算有礼貌?他一般在什么程度,什么情况下会说什么话?我们都要去了解,监控目标行为是为了了解这样的一个行为。
第三是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
(可行、可达到、有引力、喜欢、愿意,商定目标出现何奖励)
当你非常清楚的知道你想要的一个行为是什么,以及你想要的这样的一个行为,它大概有哪些特点的时候,你就可以准备去强化了。强化其实就是选那个相关的强化物。
阳性强化物有哪些特点?下边这些特点我们都可以去参考。对我们实际可能都会有启发或者思考。
1、可行,必须是可行的。不可行的,太大的肯定不行。包括我们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也是太大的太远的,这些都是不行的,实现不了,得可行,可以达到,然后才行。
举例:你为了让他说话有礼貌,你跟他说,如果你说话有礼貌,我将给你买一辆奔驰,这个好像就太大了。或者说我将允许你去学校带手机,你允许白搭,学校不允许,反正得可行可达到的才行,不能太大了,太大了肯定也不行。包括目标也是,如果太大的话,往往对他也没有吸引力,因为太遥远了,人得现实一些,跟他的现状是相关的,实实在在的一些东西,这样才会更好。
2、有吸引力的、喜欢的、愿意的。我们得找这些,这些对他才会更有刺激。
举例:孩子一直想要一个旱冰鞋,然后你给他商量好他做到什么,然后就给他一双旱冰鞋。 他接下来做的时候就会特别有动力,这就是在用阳性强化法。但是如果你还跟他商量好,如果你没有考到什么就要受惩罚,这就不是阳性强化法了,阳性强化法因为只有奖励还有消退这两个,还有,一定要跟他商量好,目标出现如何奖励,一定要明确。
目标具体化,一定要明确,不管是奖励还是规则,执行的时候都是如此,都要明确,越明确越好,不要模模糊糊的。行,到时候再说,到时候看,模糊的规则会让他没有安全感,他就感觉我即使实现了,可能也不一定能得到,我做他干嘛,他就开始怀疑,尤其是以前你老欺骗他,我们有好多家长都是这样的。
因为他本来学习是为自己学的,他能在学习中有快乐,你即使就是没有奖励也挺好。但是后来因为你的奖励,因为你的奖励导致他学习不是因为自己的快乐而学习,而是为了奖励而学习,但是还没有兑现,他的动力好像就从他身上被抽干了一样。不要轻许诺言给孩子,给孩子一定要说明,非常的明确,不要到时再说,他都会当真的,我们要能读懂孩子的语言,孩子会把你这些不明确的话都当成是明确的答应,你的随口的,他都会认为你答应了。但你可能说我没说,我没答应你,别耍小聪明,这都会导致你在孩子这慢慢的没有公信力。所以商定具体的,以免扯皮。到时候一旦实现,该给啥奖励给啥奖励,按照约定的走,这样的话他才会更有动力。你回头再跟他去商量,去交流的时候,他才信你,因为他知道他只要努力,他放心努力就好了,只要努力就能得到,他没有更多的后顾之忧,他信你,有好多家长没有公信力,这样的话,你说你咋跟孩子更多的相处,他不相信你,太多这样的家长。
第四是实施强化,将行为与阳性强化物紧密结合。
将行为与阳性强化物紧密结合,当求助者出现目标行为时及时强化。
只要这边行为出现,及时强化,及时才有效果。如果不及时,他在那等啊盼啊,当他做到之后,他就会等啊盼呀,你没反应,好久之后,他都已经绝望了,完全的无所谓了,你才有反应,他已经不在乎了。
第五是追踪评估,慢慢的这个行为就多了。
(三)使用注意事项
1、目标行为单一具体,若有多个目标行为目标要改变,需一个一个进行。一定要单一,因为如果多的话是没有办法去强化的,他会弄混。同样我们在做咨询的时候也是,当他有多个目标的时候,你必须得去给他探讨,然后由他来决定先聊哪一个目标。当然我们还不是先聊目标,我们是先聊主题,主题下边再去谈目标,目标也可能有好几个。 然后再一个一个进行,还有主目标次目标,你不能几个目标同时聊,你必须得抓主要的。
不只是面对孩子或者做咨询,我们面对自己也是,当下有好多事怎么办?排序,通过排序,让我们的目标这块能更清晰。 抓核心,抓主要,我们就知道这块可能当下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就不至于把很多时间虚度了。我们平时也不是说不努力,我们绝大多数人都特别努力。但是有时候努力好像不见成效。一可能是因为时间还不够。 二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努力并非一定是在核心的地方上在努力,所以效果可能就不一定那么太理想。
2、阳性强化应该适时适当,在行为出现之后立刻给予强化,但是不要强化太过太多。
主要的一个人给一些奖励就好,两个人也行,但不要太多了,太多太过他就没有反应了,太强的刺激会让一个人对这个事没有反应,他就会无所谓了。因为后来就没有什么东西能提起来他的兴趣了。所以我们在平时给孩子奖励的时候,别太多太过了,那样的话,反而他可能完全的就为了奖励而去做事情了。
3、随时间进程,强化物可以由物质刺激变为精神奖励,待目标行为固化为习惯后,最终可以撤销强化物。
最好是一方面,他在为了得到他想要的东西而去努力。该有奖励,肯定要有奖励的,尤其是他比较想要的奖励,该有还是要有的,才会有动力。
另外一方面,他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要让他感觉到快乐。我们要让他感觉到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会有那种成就感,会被欣赏,会被别人认可。这样的话,他在努力的过程中,他就会感觉很好。这个时候他就从最开始是为了得到某一样东西而去做,到后来就成了他自己的乐趣之所在意义之所在价值之所在。那么慢慢的撤掉他的奖励,他仍然去做这件事情,所以最好是这个奖励只是最开始为了让他进来的一个方法或者一个引子。而在进来之后,我们给予他更多的认可,鼓励、欣赏,让他能得到成就感价值感。慢慢的,他就从对外的动力转化为对内的动力,这是最好不过的。
这就是由物质奖励吸引,逐渐转化为精神奖励。那么这个行为他就完善下来。所以我们在训练孩子的时候,有时候也是让他先试试,并且你试了,到时候给你一个奖励,他可能就愿意去试了。在试的过程中,老师对他挺好的。周围的人对他也友善,他感觉在这里边感觉真不错,他就留下来了。现在商家做生意好多不都是这样的吗?试吃试喝试玩,然后最开始就为了试这个奖励。但是试的过程中发现真的还不错,然后就喜欢上了,就成为真正的客户了。你看生活中很多也在用这些东西,我们也可以有意识的去用这些东西,所以使用注意事项的第三点就是强化物。 最开始是物质,逐渐转化为精神,等到目标行为固化成为习惯以后,最终可以撤销强化物,就是连精神也没有了,这就成为他自己的事情了。逐渐的这样走下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用反了,奖励可以有,但不要过。太大没有吸引力。奖励要慢慢来。延迟奖励好多就没用了。你答应他的奖励要及时。延迟奖励有的时候就会让人感觉很不爽,给他带来的都是比较不好的那种感受。及时奖励很重要。
积分奖励一般用的是行为主义的代币法,用积分,用小卡片。
现在很多机构都在用那个小卡片,然后积累到多少,能换一个什么,这就是代币法,代币就是代替货币。小孩在家里边也可以用,比如刷碗给他几分,然后吃饭快给他几分,扫地给他几分,积攒到多少分,比如积攒到二百分,然后奖励一个什么东西,积攒到五百分,奖励一个什么东西,然后他就会去做这些事情,在做的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强化,给予赞美,然后认可。慢慢的他可能就会成为习惯。这些行为主义喜欢做的,代币法,算阳性强化方法。我们对自己也可以用阳性强化法,比如你一直想买一个什么衣服,或者想买一个什么包,不舍得,怎么办呢?你也给自己设定目标,就是说你做到哪些方面,到时候就给予这个奖励,就自己犒劳自己,就去买什么东西。如果做不到的话,就不买,做到的话就买,这也是在用阳性强化法。
为啥很多孩子喜欢打游戏?他怎么那么喜欢打游戏,而不是那么喜欢学习呢?因为游戏每一关都会有很多的正强化。 游戏里边用的很多都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里边基本上都是正强化,随时可能都会得到奖励。他会在里边有很多成就感价值感。
要想让一个人做事有动力,比如学习有动力,得情绪好,关系好,有希望感,有成就感。 打游戏成就感是很强的。而很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得到的正强化,往往是很少的。尤其是很多成年人,他没这个意识,或者即使有这个意识,即使家长学这一块了,也容易忘掉,也会更多对他是不满意,也可能只关注他的结果,不关注他这个人,对他这个人那种好的感受上的强化是很少的。让他得到了好多不好的感受。
有好多孩子愿意去学校呢?因为他也知道他不上学干啥啊,还有一些孩子,他学习不好,他怎么还去呢?因为他在学校里边有朋友,现在的孩子其实很惨,因为好像除了在学校里边能见同学有朋友,在家里几乎见不着朋友,几乎如此。所以很多孩子他之所以愿意去学校,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他在学校里边有朋友,朋友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那是他在学校里边有个很好的正强化,对孩子来说,因为只要去都有朋友可以交流,有朋友可以在一起玩。这就为什么有的孩子他明明受同学的欺负,他怎么还不还手呢?他是害怕吗?当然有害怕的部分在,但也有可能他考虑更多的害怕他整个的朋友圈子被毁掉。他有这些考量的,这些我们都需要去了解才能走进他的心,才能去理解到他,而不是直接把他的朋友都当成是狐朋狗友,那样的结果就是他可能就没有朋友,没有朋友的孩子出状况之后,要想复原是很困难的。
包括我们做咨询,有时候也是,我们给予他的那个欣赏那个理解,都会给他起到强化的作用,让他愿意来做咨询。如果你上来就着急的想改变他,然后跟他去看如何让他怎么样?那样的话,他的感受是非常糟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