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枷锁,看见不一样的世界
有一部名叫《饥饿站台》的西班牙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座333层的监狱,每层关着两个犯人。
每天都会有一个放满食物的平台从最上层开始逐次向下落,犯人们按照自己所在的楼层依次享用食物。
于是,上层的人可以吃得很饱,越往下层,食物越少。
而100层以下,根本没有食物。
—
1 —
规 则
整个监狱和移动的餐台代表了社会规则。
餐台上的食物代表着社会资源、财富。
越是身处上层,能够掌握的优秀资源就越多,生存就越有保障,甚至可以肆意挥霍。
而越往下层,能获得的东西就越少得可怜,连活下去都很难。
每月一次随机调换楼层,代表着人生当中出现的重大改变。
这种改变可能是好的机遇,也可能是更糟糕的不幸。
但显然,在影片中,这样的机遇和不幸并不是个人能够选择的,完全得看运气。
这揭示了一个很难接受的事实:
好运气比努力重要得多。
进监狱时,每个囚犯可以带一样物品。这大概是象征着我们最需要、最向往或者很重要的东西。
有人带了刀,实用的生存工具;有人带了猫,象征着富有感情色彩的美好憧憬。
而男主则带了《堂·吉诃德》——尽管后来他因为饥饿吃了它。
— 2 —
命 运
你相信“注定的命运”吗?
这年代,我想大多数人应该不会相信这回事。
但只要你知道印度的“种姓制度”,你就不会这样想了。
种姓制度,又称“贱籍制度”。
这一制度将人按照所谓的血统贵贱分为5个等级: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和达利特、贱民。
就是这种无知而野蛮的种姓制度,决定了印度人的社会阶层。
有人生来是贵族,是上层人;而有人还没出生就已经被归为贱民。
而且,种姓世袭,极难更改。
可笑吗?诚然。
但可笑的不只是一个印度,只不过印度的方式更加简单粗暴而已。
其他地方又何尝不是?只是划分阶层的依据和方式不同罢了。
在影片中,第一次身处的楼层代表了出身。
有些人一睁眼就可以舒适地躺在上层,享受人生;而更多的人则没那么好命,他们生来就必须在底层艰难求生。
出身决定命运,阶层决定价值。
——这是一个我们都知道但却又不愿接受的事实。
— 3 —
挣扎和躺赢
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就像被关进了一个只有1米高的矮房子里,就算你拼尽毕生之力猛跳,最多也就只能跳1米高。
底层人必须付出比上层人更多的努力,却才只能勉强活下来,可稍有松懈就无法保证生计。
然而,底层人百倍努力,比不过上层人躺赢。
上层人躺在富饶得无法想象的物质海洋里穷奢极欲却依然无法满足,仍在疯狂占有资源。而底层人只能在贫瘠如洗的垃圾堆里争抢上层人吃剩下的残渣。
或许你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辞:富人更累、富二代更不容易、明星们挣钱很辛苦、有钱人更难...
你信吗?
躺在一栋楼里睡到自然醒,每天的工作就是去挨门挨户收收房租;随便参加几个综艺节目出出镜就能轻松年入千万...如果这也叫不容易的话...
那么,我信了。
顺便嘀咕一句:这些“善解人意”的言论都是谁传出来的?
还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谎言:成功没有捷径。
但事实却是:
没捷径你想成功?门儿都没有。
当然,对于上层人来说,是不需要捷径的。
因为他们一生下来就已经成功了,什么径都用不着。
相比之下,底层人以为的努力,充其量不过是无力的挣扎而已。
— 4 —
底层丛林
年老的室友,代表着底层社会的残酷竞争。
据研究,我们的社会是一个金字塔状的构架。
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和资源;而剩下的80%的人,都可以归为底层社会。
底层群体是很庞大的,但资源却极度匮乏。
因此,底层的生存竞争就尤为惨烈。
影片用“人吃人”来隐喻这种竞争。
跟生存相比,一切道德品行,甚至是良知,都轻如鸿毛。
底层的世界,没有美感,没有优雅,一切遵循最原始的丛林法则。
记得朋友小张的领导曾经教导他说:上层人互捧,下层人互拆。
或许有些道理吧。上层社会看起来总是一片祥和,而下层社会尽是满目狼藉。
可是,能吃饱饭,谁还会互相撕咬呢?
就像影片中年老的室友,并没在一开始就要吃掉男主,直到他饿急了...
美国的贫民窟就是典型的最底层社会。
据相关社会调查显示,这些贫民窟的犯罪率是极高的。
贫民阶层根本没有生存的保障,而且上层社会对下层群体不但毫无同情心,还会变本加厉地打压、榨取、歧视。
为了活下去,下层贫民只能铤而走险。
上层人把其他人压榨成下层人,把他们逼成野兽,再用上层人的道德标准去衡量他们。
— 5 —
底层乌托邦
在影片中,找孩子的女人,代表着对梦想与美好的追求。
但最终,她被凶恶的现实杀害并吞噬。
同样,带猫的女人,也象征着理想化的乌托邦信念。这个女人首次出现是在33层,算是比较靠上的楼层。
这也就是告诉我们,只有当你身处上层社会时,才有资格谈理想,才有资格拥有除了生存必要之外更高层次、更美好的事物,才有资格去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
这些,都是“人生奢侈品”。
底层社会的艰难环境,是扼杀一切理想和美好信念的毒药。
所以,当再次转换楼层后,男主和带猫的女人到了202层时,她自杀了。
因为底层社会的极度贫瘠根本养不活理想。
往往,只有底层人才会幻想,因为他们活得太苦。
而上层人是不用幻想的,因为上层人的生活正是底层人梦想中的乌托邦。
上层人过得是人生,底层人只是活着而已。
一直被遗忘在最底层的小女孩代表着梦想、情怀、善良和希望。
当生存已经岌岌可危时,谁还能顾及到梦想和情怀?
在利益面前,良知会变得非常无力和弱小,就像影片中的小女孩。
这个世界不缺有钱人,更不缺穷人,缺的是有良知的人。(忘了是谁说的)
— 6 —
堂·吉诃德
或许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曾有过一颗想要改变世界的雄心吧,但其中99%都被世界反手一巴掌拍死了。
就像影片中的男主与黑人室友,试图改变食物的分配模式,试图挑战规则。但拼尽全力,却终究还是失败了。
记得曾经年少,嘲笑堂吉诃德的固执、迂腐和虚妄。
但现在看来,哪个人的内心不曾有过一个堂吉诃德的孤勇身影?
只不过,他总是死得太早。
最后,男主独自坠向黑暗底层,整部影片在悲剧式的压抑氛围中收场。
男主虽然沉沦深渊,但却把代表着真善美的小女孩送往上层。
这可能是细心的导演留给大众的最后一线希望和安慰吧。
也或许,这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罢了。
— 7 —
有多少层
影片中的监狱有334层,从0~333层。
或许333这个特别的数字是代表着无止境。就是说,
没有最底层,只有更底层。
0层是最顶层吗?显然不是。
影片里有一个没登场的隐藏群体:监狱外的人。他们代表了规则的制定者,即
权力核心阶层,这些人才是最顶层的。
这个阶层的人,几乎不受金钱等世俗规则的约束。因为金钱向来只是束缚和控制普通人的工具而已。
或者说,获取金钱对这个阶层的人来说并不难。
更关键的是,金钱绝不是这个阶层的核心需求和目的。
这也牵扯到另一个不可说的事实:世界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
监狱里处在上层的人,可以理解为
富豪阶层。这个阶层的人已经脱离了基础劳动,驾驶着庞大的资本运作机器,高速攫取剩余价值。工作和金钱对他们来说只是体现人生意义的数字。
比如何一些大企业家和各类影视明星。
或许,他们的人生才可以称之为真正的人生吧。
紧随其后的是富人阶层。自有产业,掌握了大量财富,已经达到财富自由、时间自由,生活非常富足。
比如一些企业经营者、大企业高管、网红等高收入群体。
再往下就是平民阶层。纯粹靠着勤劳的双手混生活,有一份能够获得稳定收入的职业。简单理解为:刚脱贫的普通人。
比如广大工薪阶层。
靠近底层的就是穷人阶层了。普通职业,收入较低且多不稳定,生活毫无品质可言,还在温饱线上挣扎。
通常所说的“给房东打工”的群体就属于这个阶层。
还有更惨的,“奴隶”阶层。
这年头有奴隶吗?这要看怎样去定义奴隶。
简单说,没了自由,就是奴隶。
以前的奴隶是因野蛮落后的社会制度失去自由;现在的奴隶是因贫穷被动失去自由,是残酷现实的囚徒。
负债,负资产,抗风险能力为零。
没有说“不”的权利和选择的资格,更谈不上自由。
只能在诸多社会规则的夹缝中残喘,片刻不能停息。
而整个社会对这个群体的认可度极低。
于是恶性循环,难以解脱。
《饥饿站台》这部影片整体风格很阴郁,充满了血淋淋的惊悚。
看似奇幻,甚至荒诞,但不得不说,其实这才是最贴近真实的社会模型。
这是一部令人绝望的电影,也是一部能让人清醒的电影。
因为这世界原本就没那么光鲜。
多看看真实世界的样子吧,虽然它面目狰狞,但却是我们都无法避而不见的。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用一叶障目的方式来麻痹自己,但世界和你都不会因此而有些许改变。
不是吗?
另外,推荐两个类似的:
一部电影:《危楼愚夫》,更加一针见血。俄罗斯人真敢拍。
一部小说:《地狱变》,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也有影视剧。
突破枷锁 看见不一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