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小郭多年前离异,原因很牵强,要买房婆家不给拿钱。我认为这些都是表相,根源其实在于一直以来和团委的一些狐朋狗友的过度交往。企业的团委一直是一个挺让人侧目的部门,经常打着青年活动的旗号组织一些所谓的活动,也无非就是些喝酒唱歌旅游之类,但对于刚进厂一心追求进步的懵懂女孩却是光鲜而富有魅力的。小郭也就是在这种物质化环境的熏陶下价值观开始发生了变化,也开始了人生轨迹的颠覆。
离婚后的小郭带着孩子,不停着寻觅着理想中的爱情。小郭高挑的身材,皮肤白皙,倒也有些资本,若不是天生对金钱过于看重,也许真有可能找到理想中的伴侣。但偏偏她绕不过“钱”这个心魔。
“有钱”是她求偶的首要标准,但她的条件不可能引起真正有钱人兴趣,所以她只能退而求其次。离婚的男人很多,但离婚又略有薄产的一定是有了些年纪的,有了些年纪又离了婚的大多是猥琐的,至少心里不可能是纯净而阳光的。他们一起生活,也可以叫同居,用行内话说叫“搭伙”,她只花他的钱,付出的是她残存的青春。这种快速搭伙的方式也许符合“见光死”的规则,当新鲜感退去,男人也就不愿意再多付出,或是暴露出新的矛盾,闹剧便无疾而终;她也遇到过真想过日子的男人,但半路出家最欠缺的就是信任,由此及彼的思维很好理解,男人对她看的很紧,上下班都要来接送,这种极度的不信任导致了又一段感情的流产。
一晃大概十几年了,这种遭遇式的“搭伙”一直持续着,只是时间越来越短,频率越来越高,标准也越来越低。十几年中她成就了“阅人无数”的经历,也彻底毁掉了自己的人设。人们常常会把她的事当成插科打诨的话题,人们都在猜想,在这么个小城市里,她的这些故事里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她应该最怕和新伴侣参加聚会吧?如果在饭桌上遇到前伴侣或是前前伴侣是不是会很尴尬?也会有人说她到处是亲戚、处处是行宫、夜夜做新娘,说的时候眼中的不屑里透出一丝期待的光。
她其实是个可怜的人,半生如浮萍般漂泊,她得过一场要命的大病,独自一人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她的儿子高中毕业,她不舍得花钱去读三本大学,生生地让他读了技校。这些年,在看似光鲜的经历背后,我相信她感受到最多的应该是寂寞和无助。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所以这只是我眼中的她,也许对也许不对,谁知道呢。
早上和妻闲聊时谈及了她,就忽然想把她的事写出来,没有原因,也许是对人生的另一种感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