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的回答一个 App 是怎样诞生的?,搬运简书。
【开篇】
很早就想做自己的产品,脑子里各种新奇idea层出不穷,但苦于没有代码能力,大部分想法都只是画好交互框架,成为躺在手机里的「睡美人」。。。
也许是时机到了,某一天在朋友圈刷到老朋友(工程师)发动态说想做点东西,上去点赞一聊,发现大家状态相同,一拍即合。
必须说技术小伙伴简直是「量身定做」般合适,认识十年的老同学,好朋友,有信任基础,有共同兴趣爱好,各自的能力性格均很清楚。所谓知根知底,互相支撑。
目标很明确,不盲目创业,在业余时间做,从一个iOS App产品开始。
分析我们的爱好、资源、人脉、特长后,决定从一个简单的音乐类小产品先练手,同时招募其他伙伴加入,这时候我们还差一个重要的角色——设计师(#不是差一个程序系列)。。。
【立势】
今年5月初开始筹备(其实也就2天时间),技术伙伴当时还在美国,我在北京,两人隔着9个小时时差,幸亏有tower(强烈推荐,特别好的协作工具),建好项目,做好任务分工,我完善需求和交互,购买开发者帐号,他准备服务器、搭建技术框架,各自一头就这么干起来了~
同时,到处找设计师,由于是业余时间做,大家都是拿出自己的时间和一些资金,故没法给设计师支付报酬,很多人一听是「免费」合作,就没有兴趣了。。。也受过几轮打击,好在我一直相信,这个世界有很多人跟我一样,有强烈的意愿想做自己的产品,哪怕没有钱,仅仅是热爱便足够驱动我们一起来合作。
也是幸运,很快技术伙伴找到了做设计师的老同学,愿意加入,尽管人在深圳。
(其实找人并不是最难的,自己比较挑,除了能力具备,如果不热爱这个事情,性格不好合作,不能成为朋友伙伴一起玩,我也忍痛拒绝过这样的。。。)
【发展】
第一阶段,基础可work的三人小组到位。同时,我需求和交互已确定,开发框架也搭建好了,直待设计师的UI产出。
第一版设计在我多次「催工」下产出,又要怪我挑剔,尽管是业余产品,却不想降低对品质和设计的追求,于是顶着设计师姑娘的怨念,让她重新修改。(光是选定设计风格就反复讨论过几轮)
这个阶段,真是要十万个赞我的技术伙伴,一人搞定前后台所有开发不说,速度还炒鸡快,基本1个半月即完成了第一版的大部分功能,要知道,这是大家都有白天工作,只在零星晚上和周末才能富余时间开发、设计的情况下,特别辛苦感动~
为了加快开发进度,我们继续四处招募,已经工作的人大多不会加入,所以开始尝试在高校里找,曲折的借学生帐号去学校论坛发帖(也在知乎私信过别人),在没报多少回应希望时,居然神奇的有同学看到跟我联系,陆续跟几位同学接触下来,感叹现在的年轻同学比我们当初厉害许多,后浪超前浪,又会设计又会开发,自带多重能力简直与我们的团队风格高度一致~
【波折】
也许是前面太顺利,运气花得太快,设计师MM因为一些个人事务,不能及时的给出修改设计,而我们又不想干扰姑娘的大好前程,加上项目停滞不前会很消磨锐气,于是准备找新设计师来分担设计任务,又是一轮各处求人安利。。。这时候才发现,靠谱的人基本来自认识的人,或者朋友的朋友。再一次,技术伙伴又发挥人脉优势,找到以前的同学,介绍我们「伟大的事业」后,愿意加入我们。
第二阶段,技术伙伴是我们主力研发,新设计师负责App主体界面重新设计,一位同学负责周边小功能设计,一位同学负责小模块的开发。
在高效沟通协作中,一个月很快过去,我在准备冷启动相关资源时,开发基本完成,只欠UI东风。然后故事又重演,大家是第一次合作,对产品、设计的理解还不是很对齐,导致设计还是不够「好」,在容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挑剔下,新设计师哥哥终于完成了我们第一版的全部UI,整个过程始终非常nice的配合修改,令某涕零感激不尽!(上辈子一定是拯救了地球)
【呈献】
第三阶段,打磨细节,准备上线。又一次要感谢技术伙伴,在我折磨完UI后,开始挥舞「用户体验」的狼牙棒折磨研发,让其优化各处细节效果。缠斗于纹理质感、字体间距、icon细节的小巷战,厮杀在启动速度、加载效率的大本营,常常是我刚把bug提上tower,5分钟后就收到微信push,bug任务已完成。效率之高,令人发指!
经过3个半月的spare time模式开发,产品1.0版顺利提交Appstore。
也许是苹果看我们太努力,居然神奇的「免审」般通过了我们的应用,9.15号迎着旭日一同上线!
贴一张App启动图(没错,这是广告):作词—创作、交流歌词之美 on the App Store
【后记】
感恩一路支持的小伙伴,以及帮忙安利的诸多朋友,感谢「方正字库」对个人开发者的近乎免费授权。
一款看似简单的App背后,需要的配合、资源、细节琐碎多如牛毛,如果没有热情和智慧,难以坚持到底,因为对我们来说,结果与过程一样重要。
#生活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产品
——略懂工作室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