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思维有可能是一种恶性循环——你个人的身份认同来自某个群体,即便它发了疯,这个群体依旧收到大家的尊重,而你个人的自我认识却可能在顷刻之间轰然倒塌。中国人缺乏这样的传统,即将个人的身份认同建立在既定的价值体系之上,而不管别人怎么看待。
刚在《江城》读到的一段话,并不怎么美,也并不是深蕴哲理,这本书讲述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不同的视角去解读生活中看似平凡的场景。我们生活的中国始终带着点集体主义的基因,小时候会教育我们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长大了环境或多或少会催促我们谋求集体的认可,然而集体只代表个体聚集,并不代表正确与高尚,因此集体便成了利益的附属品,团购——电商——外卖——互联网思维——生态——创业——直播,皆是如此,有个经典的段子,在中国任何有利可图的事都会被玩坏——只在于时间早晚而已。然而建立在集体基准上的身份认同,作为松散组织的一部分,终会被时代所背叛,浪潮退去,方知谁在裸泳。前段时间看《二手时间》,讲述苏联解体前后小人物经历的那场剧变,当信仰崩塌的时候——惶恐,迷茫,狰狞,肮脏,无人可以幸免于难,可以说是时代的悲剧,却也是过度依赖外界认可造成的必然结果,而想跳出恶性循环——既定的价值体系及多元化价值观。
昨天很想写这篇文字,然而懒——懒得去写,拖到今天方觉良心隐隐作痛,便写下这点感受。进入正题,步入2017后,便开始各种不顺,先是大病了半个月,然后吵吵闹闹,之后家里有些事也让我很不舒服,那时候整个人近乎崩溃——我不太可能会害怕大的意外和挫折,但是能毁掉我的一定只可能是几件小事,一句话概括:老天是打定主义要在本命年玩死我。春节回重庆,始终找不到太多家的感觉——味道变了,“在外面,还有个念想,回来了——便没了”,浑浑噩噩过完了几周,出差回北京的路上,靠着火车的窗户玻璃,看着窗外大片的田野,那一刻,我在想——“有时候简简单单会不会也是一种幸福”,在大山里田地里过上一辈子,永远也不要走出去,不用去纠结特么所谓的思想和追求,不用去管价值和梦想,梦嘛,晚上做做就好,醒来,忘了便是,至少温暖且真实——这样会不会更好些?很多时候会觉得很累但是痛并快乐着,很多时候我会觉得收获相当多我也有能力去追寻自由,但是也有那么些时候,我会想——貌似我在路上丢了点什么,好像那才是我最想要的东西,或许这就是贪婪吧。前几天,想到以前的一些事,心情不太好,“为什么追寻为什么的路上会有太多的痛苦”,痛苦——是么?跟朋友聊了聊,一年前我一定不会感觉到痛苦,因为一年前我也无所谓幸福,一年前我不太会在意想做什么,因为一年前我只会在意该做什么,在意按部就班踩准生活的关键点,一年前我的生活中还没有灰色地带,因为一年前我看到的只有黑色和白色,只有简简单单的对和错。一年后呢?从理性变得感性,容易伤感,听一段春晚相声便会心中酸涩——变得敏感,我感受到了生活更多的幸福,与此同时也有了更多的痛苦,打个比方,在获得财富的时候我有多快乐,在我面对可能失去财富的时候我就会有多贪婪,在和家人呆在一起的时候我有多温暖,在我离开家的时候我就会有多孤单——幸福和痛苦从来不是孤立的。值吗?不知道——谁在乎呢?并没意义,生活方式可以选,但是不都是生活么——生下来,活下去,很喜欢这句话,以前我看到的是一种无赖,没法死,那就好好活呗。现在——生活,生下来,活下去,幸福与痛苦,或许也多了些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