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一下丰田汽车和本田汽车这两家公司,在2019.4.1-2020.3.31财年的经营业绩预测。日产那个败家子儿就先不看了。直接列个表对比一下,营收和利润部分的单位是亿元人民币。
丰田的经营规模更大,按说组织效率会随规模下降,低于本田。整体工资水平比本田高,更是直接侵蚀利润。但是丰田都破解了!销售收入相当稳定,经营利润在过去三年一直保持在8.4%左右,尤其出彩!员工工资差别很大,但是如果考虑到丰田的员工平均年龄和平均工龄的差异,在年功序列制下年龄工龄都吃亏的话,丰田的平均工资应该比本田高出10%以上。
所以,经营绩效差异大,很大程度上会体现在成本管理的差异巨大,是不是?当然,产品力或者品牌力所带来的销售量上升,带来的对客户的议价能力也就是定高价的能力也高,但是实际价格差异并没有经营绩效差异那么大。这就是成本管理的能力了。有人会说,丰田是不是偷工减料了?兄弟,偷工减料这事儿,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其他几家世界级大厂包括本田的气囊事件在内,质量问题对于经营绩效的打击,那可是致命的!所以别这么想,那只会显示你真的不懂经营一家企业,甚至一个包子铺的基本道理。
那就直接聊一聊几条基本的概念。
首先,丰田认为,利润是销售价格减去成本。就是这个公式
利润=售价-成本
这不废话么,谁家不是这样的?!不是,感觉是这样的,其实大家的想法都是这样的:
售价=成本+利润
“这不是一回事儿么?!拿我当小学生耍也耍不过去啊!”——你心里是这样想的么?有啥差别呢?
丰田的公式,包含这样的思想:售价是客户决定的,要想获得利润,就得把成本降下去。大多数企业的公式,就是后面这个,背后隐藏的是这个想法:我的成本再怎么降也都在这儿了,我想要多少多少利润,所以要定多少多少钱的价格,只要营销的能够好好策划就能卖出去了。
举个例子,沃尔沃新款XC90刚上市的时候,定价80-120万,但是,低价的没有车,因为专卖顶配的,这就相当于价格是自己定的,不是顾客定的。为了卖出去,还请了国内一众名流大腕代言,都是企业界事业有成的大佬,包括柳大爷,上海的郭叔叔,十几二十几个大佬的头像,做成一面墙,“谁谁谁都订这款车啦!你也和他们一样有成就感又有内涵啊,来一辆!”可惜,量产之后订单太少了,没出半年,价格狂降50万。你说价格谁定的?是不是顾客定的?没有销量,你的研发费用固定投资营销费用,往哪儿摊?利润能出来吗?
好,这是第一个,也是丰田的成本管理的最基本的思想和行动原则。但是,我想悄悄滴告诉你,这并不是丰田的原创,实际上,英国的玛莎百货最早意识到这一点,并用这个思想确立了自己的成本管理,也就是全供应链的成本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体系。后来,沃尔玛也学到了,但是沃尔玛的天天低价(包括那个啥啥福),是硬性杀价,而丰田的供应商管理战略也和玛莎百货学的,是利益共同体的思路,这个以后再说。
第二个,“排除浪费”。丰田认为,原材料和人工,你不可能比别人低多少,为什么别人做的比我好比我便宜呢?尤其是早期刚创业时跟美国、德国对比,大野耐一就想,你不可能比我能耐大多少,这里面有诀窍。诀窍在哪儿呢?材料费用,压供应商那是有限的,弄不好他垮了你也跟着倒霉,或者他给别家供货去了;人工费用,你压低了工资人家不来,优秀的人都去别人家去了。所以,只有一个地方:固定费用,制造方法上,有差异。制造方法有差异,那就是有浪费。昨天说了,库存是最大的浪费,还有其他的浪费。大野耐一等一帮TPS的创始大佬定义了“七大浪费”。实际上,浪费何止七个,只不过日本有个俗语,原意和中国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差不多,“是人都有七个毛病”,再没毛病也能挑出七个来,所以从这句话转化过来的,至少有七个,实际上,每个部门、车间、工序、仓库去找,都有几十上百种浪费。
大野耐一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只不过一直在关注从接到客户订单到收回货款为止的时间轴,并将掺杂其中的不产生价值的浪费从时间轴中排除。
啥叫“从时间轴中排除”?我们知道,固定费用的摊平,看起来是摊在产品的数量上,实际上呢,是摊在时间上。会计计算产品成本的时候用生产量去除固定费用,但是在计算折旧的时候是按年的,什么资产是3年,什么是5年,什么是10年、30年等。所以,你生产一个产品花费的总时间是多少,或者反过来说你单位时间内生产多少产品,或者多少顾客订单,就决定了你的成本中固定费用的占比。从时间轴中排除,就是降低固定费用。记住,这是丰田在成本管理中的核心。所以,他不是偷工减料无理地降低材料成本,更不是降低人员工资反而是高工资,但是他的单台成本低,总运营成本低,利润就比别人高了。
另外一个丰田的前副社长荒木隆司说的可能更容易理解:其实我们所希望降低的不是成本而是浪费。消除了浪费其结果是降低了成本。丰田持续地进行改善,所谓的“改善”(改善及革新)被定义为消除潜在的浪费的每天的企业活动。
降低固定费用就降低了成本,这个话其实也不是丰田“发明”的,只能说是它“发现”的,因为这是经济原理,只能被发现不能被发明。为什么呢?因为是我“发现”丰田的成本管理或者成本降低的思路符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论断。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说到周转时间的时候他说,“利润率和周转时间成反比”;在说到“不变资本与价格变动”时他又说,“利润率受到不变资本节约程度的影响”。周转时间,就是大野耐一说的“从接到客户订单到收回货款为止的时间轴”,不变资本的节约,简单理解就是固定费用摊平的减少。
浪费的概念,也不是丰田独家的发明,全世界的优秀经营,都是同样的本质,比如,管理大师德鲁克在《成果管理》中就指出,“商业企业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在社会环境中,非常少量的的事件属于一个极端(最初的10%或20%),他们拥有90%的结果;而绝大多数事件拥有的结果占10%左右。……虽然90%的成果是由最初发生的10%的事件创造出来的,但剩下的90%的事件产生的成本却占90%,而这些事件是创造不出成效的。”这是他对浪费的最为直接的论述。所以,可以理解的是,排除浪费不是丰田的专利,而是所有企业从科学经营的角度必须面对的课题。
第三,为什么丰田的工资高反而成本更低了呢?直截了当地说,就是他把基本的科学管理比如IE、SE等手段不断做彻底的同时,把员工涨薪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密切地挂钩,不是仅仅和生产部门以及一线员工挂钩,更是和全流程、全阶层的员工挂钩,比如和品质部门、工艺部门、设备管理部门、采购部门,以及后台部门等挂钩,还和管理者的升迁挂钩,你有经营思维管理业绩,才能有晋升的可能性。比如一个新产品上线,在投产前会确定基本的效率水平,这个确定的流程比较复杂,大概意思是,前三个月有一个暂定效率水平值,投产后的三个月内,基于工业工程的计算以及过往相似产品的最佳效率,并进行现场生产的实地把握,和现场进一步沟通确立基准效率,在此基础上,全流程各部门一起努力,找到问题课题,持续提升量产过程中的效率,提升的效率部分换算成收益,和员工分享。分享的这部分,叫做“支付生产效率补贴”,但是是作为涨薪的部分,加到工资里去,并不是一锤子买卖,不是说这个改善完了给一次钱完事儿的做法。因为每一次提升都是在前面的改善的基础上持续获得的,是爬台阶的过程,不走回头路,也就是公司的运营效率在长时间跨度上比如若干年的跨度上,持续提升的。这是丰田的过人之处。
这个牛逼吧?所以,东京大学的那位专门研究汽车工业经济的藤本隆宏教授,这样评价丰田生产方式:
「丰田生产方式的强处是什么?初级者回答:是库存很少。中级者则回答是包括强制性使问题显现出来,提高生产性,提高质量的机制(组织机制=流程)等等。可是,高级者说什么呢?认为是反复进行将问题显现出来并进行解决的过程中,反而对没有问题的状况感到不安,从而大家一起开始拼命寻找问题……藤本先生进一步说到,「几万名的员工对解决问题就像上瘾了一样。这就是丰田的过人之处」。
(藤本隆宏,日经BP,《丰田强在哪里?》)
最后,学习一下丰田的成本管理的定义,或者叫做“丰田成本管理原则”:所谓成本管理,就是为了达成预期的利润目标,策划各种行动,并对其成果进行评价,和采取相应的处置手段的过程。它是一个涵盖了从研发阶段到量产阶段的管理体系,包括研发阶段的成本策划和制造阶段的成本维持和改善,而TPS在早期更是推进制造阶段的成本维持和改善的思想和方法论。这也是大野耐一推进的TPS,其核心在于与薪资体系密切相关的、前面讲过的叫做“生产效率补贴”的效率管理的机制。
好吧,做个结论:单纯从成本管理的角度而言,
TPS就是降成本的思想和方法论体系:
TPS的降成本的基本思想是符合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基本经济原理;
TPS的浪费的概念不是独创,也是德鲁克的管理思想;
英国的玛莎百货是丰田的老师之一。
今天不过是讲了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以后会是一个细聊的小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