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别开生面的书——《忒休斯之船》

我已经多年没买过纸质书,基本都是看电子书。但最近我破了一次例,因为这本书号称是“纸质书向电子书发起的宣战”,它就是《忒休斯之船》。

这本书在网上的介绍,写得足够吸引人:

文豪身份 扑朔迷离

她在图书馆拾获一本《忒修斯之船》,作者石察卡身份成谜,据译者柯岱拉描述,他尚未写完便人间蒸发,生死未卜,留给世人一宗悬案。有人用铅笔写下批注,追寻石察卡真相,她也忍不住拿起笔加入讨论。

文字谜题 真实冒险

书里,失忆的男人被掳上一艘神秘的船,怪异的船员带着他进行毫无目的地却又屡屡预示他命运的航行;书外,石察卡笔下的每一桩背叛、争斗、屠杀都在真实世界中一一发生,而柯岱拉看似颠三倒四、漏洞百出的译注,竟也个个暗藏玄机。

字里行间 杀机重重

两人交换批注,资料越积越多,也越来越走进彼此内心。当他们以为终于快要接近真相,竟发现第三人笔迹,书中人物、作家命运,连同两人的生死,早已一起卷入迷局之中。

《S.》 包含精装古书《忒修斯之船》和23个材质各异的附件,这是两人穿越时空留下的第一手资料,也是你参与这一趟冒险的重要线索。这是一场超越纸书界限的极致阅读,你将成为悬疑事件的一分子,和两人一同揭开文坛最危险的秘密。

拿到书开封后,第一印象倒也没有让我失望。为了传递那种真实感,为了让你觉得手里的书就是小说世界中的那本书,出版商刻意把书做成了旧书的样子。但样子虽旧,还是让人感到做工精良。翻开书中的某一页,大概是这样:


注意,书页上乱七八糟的笔记可不是我写的,是书里本来就有的。也是这本书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至于那张明信片,也是在传递一种真实感。

接下来的两周,我把这本书认真看了两遍,第一遍看正文和译者注,第二遍看书中两位读者的批注。老实说……看完有点失望。

形式上的惊艳难以掩盖其内容上的苍白

这本书可作为一个奇妙的研究案例。网上不只一人反映这本书信息量巨大,看着烧脑,我不否认这一点,但我同样也认为其内容上是苍白的。这两个特点看似水火不相容,居然可以在一本书中并存——都因为作者塞了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进去。

这本书野心不小,它打算同时讲三个故事:一是书中虚构的作者石察卡和译者柯岱拉的故事;二是《忒休斯之船》正文中的故事;三是男读者和女读者写笔记破解书中秘密的故事。

别的小说,能把一个故事讲好就不错了,这本书要同时讲三个。力量如此分散,结果就一个都没讲好。这也是为什么我说这本书既庞杂又苍白。

下面,我们先来看它的第一个故事(注意,剧透时间到)。

瓦尔茨夫·石察卡,男,工人,平时喜欢写点小说,1911年因故跳河自杀,被一个反抗极权的组织S救起,这个组织的核心成员都是作家,他们发现石察卡口袋中的小说残稿后,觉得孺子可教,遂吸收其进入组织。因为这些作家都是社会上有名有姓的人物,若抛头露面过于危险,于是他们打算把无名之辈石察卡塑造为该组织的旗帜性人物。

此后数十年,石察卡在组织的帮助下,发表了十九部小说,震惊文坛,同时,以他为代表的革命活动也进行得轰轰烈烈。历史上,都有哪些事情可能是他做的呢?还是看截图吧:


可见,敢情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主要谋杀事件,都是石察卡犯下的……

随着S组织的人员逐渐被杀害或诱降,石察卡逐渐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境地。

石察卡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才能够……不,在临死的时候,他仍有一丝遗憾。原来他对自己作品的译者,组织中的另一位成员柯岱拉早生情愫,但为了革命事业,这份爱始终没有修成正果。

1946年5月,石察卡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遂邀柯岱拉到哈瓦那一晤,石察卡决定把自己最后一本书最后一章的手稿亲手交给柯岱拉。值得一提的是,两人之前一直是书信往来,从未见过面。

然而,当柯岱拉来到约定的房间,石察卡却已杳无踪影,只看到一地散落的手稿。等了几个月,当柯岱拉确信石察卡已经遇害后,她整理最后一章残缺的手稿,自己续完了全书。是为《忒休斯之船》。

在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中,石察卡表达了自己对柯岱拉的思念和歉疚。也委婉地表白了爱意。而柯岱拉也通过给小说写译注的方式把自己的回应藏了进去,这些暗语需要读者一 一破解,每一章的暗语用了不同的加密方式。而最后一章的暗语是:“我已爱你自初时,我也将爱你至最后。”(I HAVE LOVED YOU FROM THE BEGINNING,I WILL LOVE YOU TO THE END.)

以上,就是书中第一个故事的剧情梗概。这个故事中,有些地方让我感觉奇怪和别扭——比如石察卡的作家&杀手身份,比如他在全世界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比如他和柯岱拉的柏拉图式恋爱——但大体来讲,这个故事还算不错,我把它写下来还觉得有几分荡气回肠呢。尤其是最后一章的解谜部分,如果你亲自把密文解出来了,你很难没有几分感动。

这第一个故事是书中的一条暗线,是要读者思考和解谜才能得出的。这个故事大体还行。真正让这本书严重扣分的是它的第二个故事。也就是石察卡所写的《忒休斯之船》正文。

先说下这个书名的由来。忒休斯之船,原是个哲学问题。一艘船在海上航行了数百年,船上的每个部件都被替换修理过了。那么,到了最后,当它所有的部件都和最初那艘船不同时,它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

这个哲学问题探讨的是事物的同一性。石察卡写的故事以“忒休斯之船”命名,我原以为正文会很有哲理意味,结果看完后才发现满不是这回事儿。

这第二个故事,其实就是以象征和隐喻的方式,来讲述石察卡自己的人生经历。

故事从一个失忆的男人开始。他浑身湿漉漉的,大概失忆前落过水,衣服口袋里有张写着S符号的纸条,于是这个男人就被称作S。——显然,故事的这一部分对应的是石察卡跳河自杀后被救起的经历。失忆,意味着这是石察卡的新生,他和过去的自己完全断绝了关系。

S来到一个小酒馆,看到了一个有些眼熟的女人,名叫索拉,他去和索拉攀谈,结果被不明人士迷晕了,带到了一艘船上。那艘船上的水手有个古怪的特点,就是他们中的大部分,嘴都用黑线缝了起来,无法说话。——索拉对应着柯岱拉,而那艘船则是S组织的象征。嘴用黑线缝起来,大概象征着组织中成员行事的隐秘和低调。同时,“封口”是一种抹杀个性的行为,这意味着这些成员告别了其个人身份,而只是作为组织中的一员而存在。

对于这艘诡异的船,S一开始是排斥的。他数次逃离船,回到陆地,但陆地上的生活并不好过,因为一个极权组织的存在。这个极权组织残害人民,也杀害了S的同伴。最后,经历了几次离开后,S重新回到船上,也用黑线把自己的嘴缝了起来,从此成为船上的一员。

于是S过上了这样一种生活:在船上时,就干活和写作(不能说话,只能通过写作来表达);回到岸上后,就执行暗杀行动,反抗极权统治。——显然,这也是石察卡自己的人生经历。

在书的第八章,船被极权组织摧毁了,只有S和索拉幸存了下来。到了书的最后一章,S和索拉一起去暗杀极权组织的首脑韦沃达——按照第一个故事中的设定,书稿的最后一章残缺不全,最后的结局是译者柯岱拉补上的。少女心的柯岱拉给故事安排了一个美满的结局——S和索拉成功暗杀了韦沃达,最后两人决定打造一艘属于他们自己的新船。

这就是第二个故事。

这个故事的问题在于,一方面,它作为第一个故事中石察卡的自传体小说,它的情节需要和第一个故事形成很好的对应;另一方面,它又是后面的第三个故事得以展开的母本,所以,它还必须为第三个故事服务。

这样被夹在中间的最终结果就是,这第二个故事的情节推进很生硬,人物也塑造得很模糊,有些章节有故弄玄虚的嫌疑。简单地说,就是不好看。

第二个故事的失败也导致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网上讨论《忒休斯之船》的,基本都在讨论解谜(对应第一个故事和第三个故事)。而对于占据全书大部分的第二个故事,却鲜有人提及。

下面来谈此书的第三个故事,这也是该书的最大亮点和卖点——解谜,书和读者的交互,新颖的叙述方式。

第三个故事,讲的是石察卡的作品出版几十年后,一个叫艾瑞克的年轻人把一本《忒休斯之船》捐给了自己大学的图书馆,这本书上写了很多艾瑞克自己的分析笔记。一个叫珍的大学生看后很感兴趣,也写批注留下了自己的看法。艾瑞克看到后,就进一步留言回应。就这样,两人通过笔谈的方式,一步步解开了石察卡的身份和S组织之谜(也就是前面第一个故事的内容)。

这第三个故事的叙述,完全是通过书中的一行行批注完成的。而且,这些批注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一页页出现,也就是说,第1页的批注,从时间上来看,可能是第150页的批注之后写的。虽然不同时间阶段的批注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的笔迹来区分,但即使是同一种颜色,其出现时间上也存在混乱。

我得承认,阅读两人的笔记,然后在头脑中把第三个故事拼凑出来,其过程还是有几分趣味的。

但是,第三个故事有两个缺点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是第三个故事的情节实在太平淡了。基本讲的就是两人通过笔记的交流,一步步解谜,同时一步步加深对彼此的好感,最后谜也解出来了,两人也在一起了,真是皆大欢喜。但其间基本没什么波折,第三个故事中的反派——一个叫穆迪的大学教授,为了自己的学术声望阻挠他们的研究——也没什么大的作为。第三个故事就这样在没有曲折的状态下结束了。

而第二个缺点,则牵涉到间接叙事手法的固有缺陷。间接叙事,不同于传统文本的叙事手法,它是让读者自己去搜集各种片段信息,然后自己拼凑出事件的全貌。现在有些游戏也会采用这种手法,即不会直接告诉你一个故事,而是让你通过游戏中的各种物件,自己推想出一个故事(比如一个小游戏《Klep to Cats》)。这种叙事手法曲折迂回,新颖别致,但它有什么问题呢?

首先,读者搜集信息具有相当的自由度,作者就没法像写作传统文本那样,牢牢控制住读者的阅读体验。于是,想控制好故事的起承转合就会有相当的困难

其次,要讲好一个故事,对关键部分进行大篇幅的正面描写是必要的。而间接叙述难以做到这一点,因为它的描写都是侧面的,迂回的。最后给读者的感觉就是“高潮不突出,没有情绪释放点”

间接叙述的这两个弊病,在《忒休斯之船》的第三个故事中也依然存在。

好了,虽然说了《忒休斯之船》这么多坏话,但我还是不后悔买了这本书。因为它的形式确实新颖啊——虽然有些“形式大于内容”,做工也确实精良。书的作者敢于探索一种全新的文本形式,这份锐气也是值得肯定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445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88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04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60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45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38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11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69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23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5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40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06评论 4 32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9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61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7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2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83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