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结束,18年伊始,这中间的过渡期称之为过年。这样的过渡期,每年都有,而且过渡的方式也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时代的变化,年龄的增涨。
过年的前几天,微信朋友圈流行着一段话
“小时候,
年是父母买回来的肉,
是妈买的新衣裳,
是兜里舍不得花的那几毛钱,
是那噼里啪啦金花四渐的一挂小洋鞭儿。
长大了,
年是超市里的拥挤,
是忙活了半天做好的饭菜谁都吃不下,
是天南地北的奔波,
是黑夜当做白天的混乱!
生活越来越好,
可那份快乐却离我们越来越远。”
上面这段话充分显示了小时候过年跟现在过年的不同之处。小时候,只有过年才买肉、买衣裳。现在随时都能做到。但有一点是从小到大从未改变过,且一直以来特别抗拒的特别别扭的事,就是走亲戚。
不知道别处有没有这样的风俗,反正我是很讨厌这个习俗,而且周围人大多也是。
那问题就来了,既然大家都不喜欢这种过节方式,为什么还要这样去过?为什么?
那我们就在这里说说,走亲戚拜年到底是个什么鬼?回娘家就不说了,估计没有人讨厌这个。厌恶的是走那些七大姑八大姨家,又都不是很熟,大多也是一年见一回,很可能连你小孩该叫她什么你都不知道。去这样的亲戚家拜年,你不聊天吧,好像不对劲,可你一聊天,会发现更不对劲,全是一大堆标准的客套官话。反正就俩字,难受,双方都难受。小时候是愿意走亲戚的,因为可以领压岁钱。至于现在,也只能呵呵了。
时代、环境变化这么快、这么大,我们不能总是守着老旧无益的传统过日子吧。该换换样了,怎么开心怎么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