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读过的书十个手指就能数的过来,确实惭愧,可能由于读书少的原因,凡是读过的书都觉得很有启发,这些书从不同层面帮助我开阔视野,提升对于某些事物的认识水平。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本2017年末才上市的新书--《原则》。
书的作者叫瑞·达里奥,美国对冲基金教父,世界最大对冲基金,桥水联合基金的创始人,被称为投资界的乔布斯。万维钢老师的精英日课中也曾分享过这本书。借用万老师的分享理由:之所以分享这本书不是因为他有钱,而是他有思想。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是:成长即是一个自我进化的过程,而这种进化是由内而外的。
拥有自己的原则
我们经常会说自己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但是这个原则到底是什么?是助人为乐还是勤俭节约?其实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用原则在规范自己或者说是指导自己。当然,没有一成不变的原则,书中作者罗列了大大小小各种原则,而作者的很多原则也是在不断犯错和实践中反思并重新确定的。作者并不是说他的原则就一定是正确的,而是通过他的原则引发我们自己的思考,那就是确立自己的原则。
原则不应该是别人告诉我们该如何确定,需要我们自己根据性格和目标独立思考并决定。有原则的生活让你对于生活更有掌控感,而这种掌控自己生活的感觉无疑是让人愉悦的。作者自己对于原则的设定基于以下几点:你想要什么;事实是什么;怎么实现目标。
重新塑造自己
设定好原则之后就是重塑自己,重塑自己的前提是头脑开放以便认清和面对事实。年轻的时候,我们多以被动学习为主,受周边一切的影响,是一种被动接收的过程,思维模式也是被动建立的。随着我们逐渐的成长并拥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才发现原本固化的思维和认知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然后就开始寻求真相,按照我们自己的理解调整对世界的认识。这个改变自己的过程就是一个重塑的过程,阻碍我们的核心就是自我和自欺。
自我
在没有真正通过别人的视角看待事物之前就对别人下判断,会妨碍对他们所处环境的理解,而且这样做很不明智。保持足够的好奇心,始终愿意去理解那些看问题与你不一样的人是怎么形成他们看问题的方式。你将会发现这很有趣,而且益处无穷,而你获得的更丰富的视角将帮助你决定你应当怎么做。我知道我可能错的离谱,又好奇为什么其他人对事情的认识与我不同,这促使我既从自己的视角看问题,也努力从别人的视角看问题。(作者原文)
自欺
1967年,美国经济学家,也是后来的诺贝尔奖得主,托马斯·谢林提出一个理论,说人们欺骗自己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欺骗别人。我们善于找各种理由美化自己的动机。而有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我们的大脑做那个决定的真实动机。常见的欺骗都是先自欺,你自己是真得相信了,再去让别人相信。所以现在人们常常是自欺的状态,有些事儿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动机是什么。你参加一个会议,说着说着就发火了,把手下一顿痛骂。别人问你今天为什么发火,你说最近我们团队工作做得太差,其实你发货的真正原因是一个员工在发言中对你进行了指责;为什么跟女朋友分手,你说感情破裂了,其实根本原因是你遇到了一个更好的姑娘,你是见异思迁了;为什么晚上不做家务,你说我今天太忙了要赶一个计划书,其实你只不过是懒;为什么要加入某一党派?你说人要有信仰。其实你只是随大流,因为你连这个党派宣扬的核心是什么都不知道。这些理由都是张口就来,而且为了真正说服别人,我们已经说服了自己,即使没有说服自己,在正在想办法说服自己。
自我进化
拥有原则—重塑自己—自我进化
我们一直在说认知升级,其实也可以看作是自我进化的过程,但自我进化更强调的是由内而外,练好内功才能看清现实。当然,我的分享比较肤浅,有点儿心灵鸡汤的感觉,但是书中的内容则更深入,很多问题的讨论都极富哲理性。
本书给予我自己很多启示,也许文中所述的很多理论以前都听过,但转瞬即逝。也可能是因为作者的光环效应吧,当这些理论再一次出现的时候,反而当成至理名言。我也将作者的一段自白放在最后,与君共享。
原文如下:
年轻时,我仰慕那些极为成功的人,觉得他们因为非凡而成功,当我认识这样的人后,我发现他们都像我、像所有人一样容易犯错误,会为自己的弱点挣扎,他们挣扎的和一般人一样多,甚至更多。成功的满足感并不来自实现目标,而是来自努力奋斗。就算我们想躲避,痛苦也会找上我们,生活总有顺境和逆境,努力拼搏不只会让顺境变得更好,也会让逆境变得不那么糟糕。
随着随时间的推移,我关心的人和事物的范围不断扩大,年轻时只有我自己,成为父亲后我关心自己和家人,变得更成熟后我关心自己所处的社群,现在我关心这个社群之外的人,以及整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