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701天之后,一次意外让我断了更。说是意外,大概也是冥冥之中。那段时间,我总是白天闲着也不更文,总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到了晚上,等孩子们都睡着了,或者大家都临睡前,随意的更个100来字。自己也并不想回头看的更文。粉丝也长期稳定在原来的个数,一个不多一个不少的。
今天,是我在这之后,第二次重启日更。有时候不禁心里打鼓,重新达到700天,还需要2年的时间,想起来,原本到那时自己就是1400天了。这么想着,便觉得自己永远也不可能重新开始了。所以,有人说,一旦断更,重新开始会很难。这时候,我想只有一个办法,从零开始。现在就是最早的起点,未来不会比现在更早。
昨天看到一个简友,说是自己日更了4000天了。顿时感觉望尘莫及,但我更担心的,不是时间上的望尘莫及,而是滥竽充数的日更背后质量上的望尘莫及。
因为昨天我还读到了无戒老师的一篇文章。她说,和她一起开始写作的人,仍在坚持并成功了的人,只有5%。原因一是因为坚持很难,而是因为坚持没找对方向。我才意识到,即使我再重新开始坚持200天,无头苍蝇依然是无头苍蝇,永远找不到自己的出口,顶多是心里上的安慰。
我反观这两年,一起和我开始写作的人,不用统计,大概率是剩不下多少了。我不是最早放弃的,也不是坚持最好的。但这次选择要坚持,就得找对方向。还得明白一件事情,就是无戒老师说的,日更不是目的,只是练笔的一种手段。
这两年,我总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从来没去总结过,自己擅长什么,甚至放弃了很对此咨询老师的机会。其实,能有幸进入到无戒学堂,就是上天在给我制造机会。无戒老师说,她曾经在看一个同学写的文章,发现适合写软件文,主动告诉这个同学,后来这个同学在软件文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而我,在学堂报名以后,因为更文没坚持,也没有投到学堂的专题去。老师给咨询的机会不用,给一个她主动发现我们优势的平台我也不要。这还是真是觉得自己有点傻了。
这一次,我告诉自己,别给自己的日更留问号。一是要明确日更的作用。就是通过日更,反复琢磨文章的逻辑是否通顺,用词是否精准,情绪是否到位,写法是否新颖,视角是否独特等。
昨天,我刷到进入简书榜首的一篇文章。写法和余华的《活着》一样,作者是一个第一人称,又在文章中塑造了一个外婆的第一人称,像富贵那样的角色,自诉自己的一生精力。
说到这里,我就发现,自己这两年在写作方向上,写作方法上,总结得太少。自己心里对什么文体,了解太少。每天生活在自己思想的世界里,不知道思想与现实是否已经脱节。时间很重要,但质量才是王者。
这段时间,我也不爱听樊登讲书了。因为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听书更像是速食。听的时候感觉自己知道了很多,但没有经过自己咀嚼的食物,总是尝不出滋味的。
有时候想要去运用一些自己听过的书籍,却发现写起来有些没底气。因为只是囫囵吞枣,听了别人的见解,怕多的是误解,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听得书多了,好像知道很多,却又什么都没记住。买回实体书来,又觉得重点都知道了,没什么好细读的。倒是浪费了好的书籍和资源了。
速食时代,知识可以速食吗?速食的阅读,速食的写作,留给自己的,可能是更多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