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营010
读书的苦是自内而外的,像小鸡琢破蛋壳,那是生命自然而然地展开;吃不了读书苦的人要吃皮肉之苦、精神匮乏之苦。
不瞒您,在做会计工作的那十几年里我的包里都放着书,不定时换一本,永远都只翻过前三页,我定义为那是浮躁的象征。
我小时候一定是觉得这学习是给我妈妈学的,纵使她掐我大腿我也不给她算算数、写作文。到学校我一定是觉得那作业都是为老师完成的工作,虽然我也完成,但从不走心。听讲也是给语文老师听的,他用教鞭打碎我发卡的时候我正在想着下课跳皮筋的快乐。我糊里糊涂地度过了小学,也凑凑合合地完成了初中。到高中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知识需要钻到我的脑袋里,成为我考试卷子上的对勾,也是我将来养活自己的出路,自此我才开始学习。
其实我挺感激樊登读书,纵使都说他把吃过的馍抛给读者吃,然而我那时候也只能吃这样的馍。也是因为吃了这样的馍才一点一点养活我能自己吃口自己咀嚼的馍。
其实我最最感激我的李克富老师不是课堂上教给我们的那些心理知识,而是他不断地、不厌其烦地提醒我们要专注于一本书,多看几遍,把书看透。
爱上他课不仅仅是他说的多好听(有时听不懂),而是他做的多坚定。我看过雪乡的积雪,脚印踩上去的掷地有声有型。
一个书读十遍甚是百遍也不是只有老师说过,别人说的就只是心里羡慕下就从耳边飘过。而老师说了,心里升起的是钦佩和照做。学着他的样子成为他的可操作!
而立之年才懂得或者才开始决心吃读书的苦算不算晚?
应该不算,不是说吗要想改变最佳的时间就是当下的此刻。
我新书的每本前页上都写着“书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背的”所谓背,就是合上书、闭上眼睛,我的头脑中可见这本书的脉络。我也相信一遍两遍之后、三遍四遍之后那脉络会像是被春雨润过后疯长一般枝繁叶茂。
老师上课从来没有带过书,他外表看似的中年油腻,实际该是学富五车撑起来的,每节课采择其中一个枝叉讲给我们听,也能灌满一堂三小时的课。
我的思索不仅限于此,我还想到成为他今天这样子的一定是吃过了读书的苦。
今天我们得见老师而学样苦读,因为看到表率而去相信;遥想当年老师不用扬鞭自奋蹄,那是哪来的笃定和坚毅?
把神收回来,写下今天的题目“愿吃读书的苦”我心中已漾满波涛,愿再汹涌些,推波助澜,载我畅游书海!
突然想起杨振宁老爷爷修改的那句话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对
在苦读中寻找书的乐
在乐中品尝读书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