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阳光无限,春光明媚。走,为家里添个野菜去,出发!
小时候,听过老人一句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今想想,山里确实有太多珍宝供我们人类食用,为我们的菜肴增添了一些新物。
我是土生出长的山里人,做为八零后的这一代,不用充劳力,我可以自己做喜欢的事,家里也是不需要用采野菜来过日子的,当时物资已经非常丰富了,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我喜欢去采野菜,纯粹是因为很多野菜是我的最爱,同时我也喜欢体验满载而归的满足。
每次出门前,都会准备好很多的装备,剪刀,小铲子,大袋子两个以上,再提个菜篮子,每次出发前都不确定自己到底采什么野菜,只要碰上,全都采撷,绝不放过。大家一定不太认识山里的野菜,那就跟着我去走一趟吧!
一、蕨菜
我约三四好友,离山脚挺进,那里最先能见到的就是蕨菜的影子和一些野韭菜。这两种野菜比较适应温润潮湿的泥土,为此长在背阳与山脚处居多。因为从小就喜欢采,对于它们的样子是再熟悉不过了,我能发现它们,只是它们都喜欢躲藏在一些杂草丛里,或石块与石块的缝隙之间,让我们不能大批量找到它们的踪迹。所以每次见到杂草特别多的地方,我都急忙凑近去寻找,而且要集中注意力找,否则必定收获不大。
特别鲜嫩的蕨菜,就是藏在一人高的杂草中,人得整个儿踩进去才能采到,要要采得多,你必须这么做,也别去管出了草丛像不像一个浑身插满草的“刺猬”。
边采得热火朝天,边脑补着腌蕨菜上桌的情景,口水不断往肚里咽。
二、野山笋
野山笋的样子,大家应该对比着竹竿的样子,略能猜出个一二,但它比较细,一般来说,就在野生的竹林里,但也有个别长到离竹子较远的地方,这谁说得准呢!
记得每回清明时节,这野山笋冒出来最多,我们也趁上山祭祖时,来一场挖笋比赛。这回上山,虽没见到太多野山笋,但放一碗咸菜竹笋汤足够。
不过,它们要做成一道菜,得先播去它们的外壳,这笋壳播得要有技巧,用小刀在笋尖处划出一个口子,一根手指绕住笋尖往下转圈,这样一口气能把整根笋的笋壳清理干净,为了这道美味的汤,我的手指可没少受罪。
当然,它还可以做成很多道菜。如笋段炒蛋,油焖野山笋⋯⋯,怪不得苏轼说:“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猜古人也想取这些野味做下饭菜吧!
三、鱼腥草
这类野菜,就比较难找,它们的叶子与一般的植物叶子,看起来比较相似,但是它的叶片背面上带有一些紫色,使它们与一般的植物区分开来了。我们并不食其叶,而食其根。做法也简单,只要小火炒熟就可,不过告诉大家,它有一股特殊的气味,如果不喜欢这味,那就一定避而远之。
采野菜,是童年的回忆。而今,再次出发,是为了缅怀曾经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