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这是我的玩具”,妈妈说,“这是我买的!”

晚上陪孩子玩儿“记忆棋”,想通过游戏告诉我,他遵守游戏规则,轮流玩耍和分享的概念,结果这小子根本不配合,玩了一会儿就忍不住把所有的棋子都抢走并且大声喊,“这是我的,不给你玩儿!”

“儿子,玩具是可以分享的,我们两个一起玩更有意思呀!”我试图让他拿出来分享。

“不要!这是我的!”儿子依然抱着不放。

“这个玩具是妈妈给你买的呀,这样的话我也可以不给你玩啊!”我去拿他手里的玩具。

“不给,我的!”儿子情绪开始急躁起来。

我们俩在你争我夺中持续了一会儿,他当然抢不过我,我拿到手之后学着他的样子,“我的,不给你玩”任凭他怎么叫我,我也不理他。

后来他着急了,上手开始要打我,我一只手推着他,另一只手护着玩具,我也有些生气了严厉地看着他,不知道要接下来要怎么处理。

这时我想起樊登老师讲过一个心理学的方法,“将负面情绪具象化”,就是谁攻击你,谁说你难听的话怎么怎么样,你把他变成一个卡通形象,然后用那个卡通形象在说那些难听的话,它马上就变得跟你无关了,这就是把负面情绪具象化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我学着孩子的样子,开始摇头晃尾的跟他说“不给,不给,就不给。”

他看着我似哭似笑,明显他有些生气,但看着我一直笑着跟他说,又感觉是在逗他。

他的两只小手不停的挥舞着,带着哭腔喊着要玩具,后来终于忍不住委屈大声哭起来。

看到他哭得很伤心,我也有些后悔做得太刻意了些,抱着他开始安慰他。

“我不喜欢妈妈了!”儿子带着哭声说。

“为什么不喜欢妈妈了呢?是不是因为妈妈抢了你的玩具。”听到孩子这么说,心理有些愧疚,但要想着自己这么做的目的是要引导孩子,不能被孩子的情绪所干扰。

“嗯,呜呜……”儿子摸着眼泪哭诉。

“恩,妈妈做错了,对不起,我们以后都不要抢玩具好不好?而且我们在抢的过程中花费了好长时间,如果我们不互相抢玩具还可以多玩一会儿,对不对?”

“嗯嗯"儿子点点头,也不知他是否明白。

“那现在你是想再玩一会儿,还是换个游戏?”我安抚着孩子说。

“不想玩了,我想看会这个书。”儿子想了会回答说。

“好的,妈妈帮你拿。”我们又看了一会儿书,孩子的情绪逐渐平复下来。

“儿子,我们睡觉的时间要到啦!书要收起来了。”我看看时间和他说,手顺势地去拿书。

“唉,妈妈,不可抢东西哦!”儿子忽然小手摆起来严肃地和我说。

“哦,妈妈错了,那你可以自己放到书架上吗?”听到孩子说,我才意识到自己想拿书的行为在孩子眼里变成了抢夺,看来刚才的有意为之的抢夺游戏还是很有效果的。

“可以。”他说着把书塞到书架里了,我们接着去做其他事情了。

事后反思,自己的做法有待改善:

1、表达爱: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态度有些强硬,无论什么时刻应该及时表达对孩子的爱,并且让孩子感受到,他才更愿意接受和配合。

2、真诚的道歉:即使知道自己做的不对,想要道歉但还常常夹杂着责备和逃避,无论面对的是大人还是孩子,当自己的行为给对方造成困扰或伤害,就应该真诚地表达道歉。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里说,我们不但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做为父母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1年10月20日为什么糊涂 回家的路上,晓晓打了个喷嚏,妈妈有点紧张:“怎么了?”却说成了:“怎么办?”说完...
    羊羊羊羊汪阅读 9,532评论 2 14
  • 如果有一天,“想要远行”成为繁杂现实生活中你分分钟难以割舍的强烈愿望,那么,放弃那些所谓的计划和攻略,从购买一张机...
    小蔷1982阅读 365评论 0 5
  • 十八岁参加工作,在第一线做教育跟孩子接触三十年,终于在去年暑假结束了早七点出门晚七点进家的敬业状态,开始了有些闲散...
    山川大地日月星辰阅读 21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