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抱持一个观念:
结婚是次赌博,
赌注是一生的幸福。
收到大学同学小夏的来电时候,我并不是很在意。她还想寒暄几句,我说:“有话直说,我不给朋友做心理辅导的啊。”
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离婚了。”
“等一下我给你打过去。”
小夏结婚刚满两年。我记得两年前的五一,我还在找工作,小夏忽然的就来电话邀请我去参加她的婚礼。男朋友倒是没变,是那个花了2年才追到她的大学同学,老杨。
从外表看,老杨着实无可挑剔:不算顶级帅哥,但也浓眉大眼。从仪表看,老杨也彬彬有礼,温柔体贴,善待小夏和小夏的朋友。
小夏当时在郊区上班,周末才到厦门和老杨见面,周一早晨再坐2小时公交回去。周一一大早,老杨4点就会起床去排公交车的队,就为了给小夏占个座位。1年多的时间,风雨无阻。
老杨用诚心打动了小夏。
所以,即使小夏家长不喜欢老杨,小夏也不怎么认可未来的公婆,觉得他们是眼界狭窄的小市民,她也毅然决然的嫁了。
结婚时候,两个人家里都没帮忙,两个人也没经验。
婚礼现场我们送礼金都不知道该给谁,座位除了主桌都是乱坐的。我想小夏只考虑到一点,就是婚礼是否好看,至于其他的,她已经管不到了。
我对小夏的婚礼却一直充满诡异的感觉。因为婚礼前几天,她打电话对我说的,并不是对婚姻对期望,而是迷茫。
我听着,知道她完全意识到老杨平时过于“知足、有时候不思上进”,也知道未来婆婆没念过书,公公虽然是政府职员,但讲话很“硬气”。但小夏觉得:“我现在结婚,然后生孩子,30岁刚好可以转管理层。”
我直在心里感叹,果然是经世致用的人才。在婚姻上,除了感情和关系,考虑的还有职场未来。
小夏活得很明白。可她也很迷茫,对这段婚姻,我能听出她话里的“我尽力了,还是没信心”的意味。
我只能安慰她:“慢慢来,人是会改变的。遇事则变。”
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只能说,到时候如果离婚了,我不会后悔。这样就好了。”
小夏还是后悔了。婚后,两个人开始矛盾不断。见惯了老杨温情顺从的一面,小夏难以相信老杨婚后会一动不动——“你知道吗,他妈妈说,我们家的男人回家时什么事情都不做的。洗脚都要老婆洗!”
“这个……你婚前不知道吗?”
“我们没住在一起啊!
我真是觉得,他婚前婚后判若两人!以前真的是,彬彬有礼、温柔体贴,都是假的!婚后,什么都变了!
我有一次崩溃了,问他‘你花4年时间把我追到,就是为了折磨我吗?’——难怪现在说婚前要试婚,要同居,不然怎么知道这人真实的是什么样子!”
我惊讶了一下:“你们没有同居?”
似乎,婚前同居已经成为现代人结婚的必经之路。就好像买家电一样,总有个试用期吧。如果效果不好,必然申请退货。
有人说同居是试金石。只有住在一起了,才知道对方真实的样子。
对方做不做家务,爱不爱干净,空调温度一致不一致——这些都需要相互了解,之后才是调节(例如分配做不同的家务),或者调解不了干脆分手。
可是啊,同居并不是唯一的办法。
就算同居时候双方都相互满意,谁能知道婚后,某一方会不会抱着“结婚一切都不一样”的态度呢?
会不会白玫瑰就变成唇边一颗米饭,红玫瑰就变成墙上的蚊子血了?
婚前的万千宠爱,婚后,遇到房子、车子、孩子,婆媳关系,凡此种种,会不会磨灭了爱情,也磨穿了耐心?
结婚可不只是一场豪赌。
赌博的概率是固定的,赢的概率就是那么低。
而幸福婚姻的概率总是那么阴晴不定。不到婚姻的终结(死亡或者离婚),我们都没办法说这是或者不是一段美满的婚姻。
我曾耳闻过许多仿佛举案齐眉的叔叔阿姨,暗地里也曾有不死不破的矛盾。
在我不知道的时候,说不定我家也曾在分裂的边缘徘徊。但因为某些原因,老一辈的这些人不会离婚。而我们这一代,会。
或许经过现代化,我们每个人的能力都越来越强。
也或许因为拥有的爱还算充沛,所以我们不必只寄希望于婚姻。
婚姻,对于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来说,不再只是传宗接代的方式,而变成了一个理想的化身——这里提供爱和支持,尊重和理解,而且绝不会让你受到伤害。
比起赌博,我更认为婚姻像是寻宝。
概率完全不准确,也不是靠努力就能解决。但每个得到宝的人,都是幸运的。
但绝不要为了寻宝而受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