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四年级哥哥的期末测试成绩陆续下发了,成绩还不错,几乎全A。我长长地呼出一口气,心里的一块大石头重重地落地了。
02
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在两个月前,哥哥的成绩下滑得很厉害,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都专门找过我反映哥哥的学习状态,在几次的单元测试中都只得了C,作业经常未完成就上交了,错题还一大堆。
哥哥成绩下滑的现象不是突然发生的。从5月劳动节小长假结束回到学校,哥哥就开始陆陆续续地出现状况,老师轮番微信、打电话跟我反映他的问题,纷纷表示了对哥哥的担忧,毕竟哥哥在之前还是个学习成绩不错的孩子,虽然有些调皮,但是在学习方面几乎不需要老师和父母的操心。现在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从班里排名靠前到落后于班里平均水平,说明情况已经很严重了。
班主任几乎每隔一两天都会通过微信跟我同步孩子在校的情况,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上课时折不停地折纸飞机,还把纸飞机当着老师的面飞到教室的另一头;课堂上除了折纸飞机还画战舰,用作业本画了一页又一页;还用水性笔画花了某个女同学的同步作业,老师批评他时,他还狡辩说除了他还有别的孩子也画了;上课非常爱插嘴讲话,喜欢博取其他人的注意力,别的同学在发言时,他总是抢先把答案说出来;甚至还同其他几个同学在教室里打扑克。这些毛病屡教不改,老师说过很多次了,也把他叫去办公室单独折纸飞机或者画画,可是改正的效果并不明显。
03
5月有两三天,由于太影响课堂纪律,班主任提出让他提前回家。我同意了,去学校把哥哥接回家。一段时间以来,我几乎天天跟老师沟通,跟哥哥聊了那么多次,讲了那么多道理,该发的火发了,该生的气也生了,有一次还狠狠地打了哥哥。在没有任何效果的情况下,我决定换种方式,原则是心平气和、不再发火、不再提他在校调皮捣蛋的事。
那几天,当别的孩子还在学校上课的时候,哥哥跟着我待在家里。第一次回家,我让他不间断地折了几个小时的纸飞机,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在折。我在旁边什么都不干,一边看书一边陪着他。到了弟弟托班放学,我带着哥哥去接弟弟,托班的老师都认识哥哥,奇怪地问他为什么不去上学,哥哥有些不好意思。第二次回家,是让爸爸带着他,到附近公园一边折一边飞纸飞机,然后去爬山远望。期间没跟他说他在学校的事。
在陪伴哥哥做这些事情时,我不急不恼,也没有跟他说大道理,只是跟他一起专注于当下,只谈论当下的事。
04
最后,我们和老师一起放了个大招:在哥哥第二次提前回家的那天下午,班主任老师提出了下班后要家访。家访得虽然很临时,但氛围还是很不错的。
一开始的寒暄过后,老师先描述了哥哥在学校的表现,然后问了一下家里的情况。原来是这段时间有些忽略他了,陪伴太少了。爸爸每天都要上班,夜晚回到家时孩子们都睡了;而我每天要陪弟弟更多一些,晚饭后帮弟弟洗澡、陪玩、念绘本和带睡,搞完通常都已经9点半了,剩下的时间就是催促哥哥洗澡睡觉,什么检查作业、母子沟通的都略过了;而哥哥周末的时间,又被兴趣班塞满了,早上围棋、下午美术、晚上轮滑球。这样下来,哥哥和父母沟通的时间被压榨得所剩无几,也难怪他心野了,放飞了自己。
在老师、家长和孩子三方都在场的情况下,我们大致商讨一下解决办法:一是爸爸要多抽出时间陪陪哥哥,运动也好,玩耍也罢,重要的是爸爸能一起做;二是父母要和哥哥签一个家庭协议,明确他的学习和娱乐的时间,并且严格执行;三是尽量减少哥哥一个人待的时间,做有效的陪伴,就算是看电视,也要一起看些有意义的电影或纪录片;四是减少兴趣班,多带孩子去体验大自然,爬山、踏青或者玩沙,离开有屋顶的地方,去好好感受户外活动的乐趣。
我深深地自责,哥哥的问题最根本是我们父母的问题。是我们没有分配好给两个孩子的时间,虽然哥哥从未抱怨我陪弟弟太多而忽略他了,但这并不是我可以放手不管哥哥的理由。老师家访的最后,哥哥自己也带着哭腔说,想要妈妈陪。听到这句话,我的心都碎了。班主任老师说的一句话非常触动我:“等孩子上初中了,想陪都陪不了了”。
05
接下来的两个月,我陆续停掉了哥哥的兴趣班,只留下了他最爱的轮滑球。对于孩子来说,体育锻炼和兴趣热爱还是要保留的。每天,我赶在哥哥放学回家之前就把饭做好,晚饭后哥哥写作业,我带着弟弟在旁边看书,哥哥写完作业我检查,每一个错题都不放过(这一点对于他学习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他上课听不懂的地方,我再讲一遍给他。还教授了他提高成绩的小技巧:字要好,反复检查,倒推或验算结果。
他完成每天的学习以后,我让他挑选他喜欢的纪录片和电影,我们一起看一起讨论。这是他每天的放松项目。
我们一起看《复仇者联盟》系列、《长空之王》和《寻梦环游记》,哥哥总是有很多问题,比如钢铁侠是漫威的第一部电影吗,为什么钢铁侠打响指是灭霸这边所有的人灰飞烟灭而不是一半的人呢,《长空之王》里试飞基地的太阳能是用不完的吗,飞机是真正的歼20吗,《寻梦》里为什么没有老人家的骨头那么少大多数是年轻人的骨头……奇奇怪怪的问题一大摞。我鼓励他每天学习完后用iPad在网络上找答案,他还真能找出来并且告诉我。
我们还一起看纪录片,比如《二战:帝国的代价》《史前巨兽大揭秘》和《闪闪的儿科医生》。尤其是《闪闪的儿科医生》,哥哥看得很认真,除了学习到了许多的医学常识,还了解了很多关于孩子发生意外的情况。他把他从纪录片里学到的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把弟弟可能自己爬高拿到的危险物品和药品藏了起来,家中门窗、水电,出门前他都会检查清楚。
周末,我会带着他和弟弟至少去户外半天。爸爸有空的时候,我会让爸爸带半天弟弟,我则带着他来到图书馆,自习或者看书,给他一个锻炼专注力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提升他的阅读量,通过这一点,他的作文水平也越来越好。
06
渐渐地,老师找我的频率越来越低,次数越来越少,可是也有例外的时候。
有一次是哥哥调皮跟同学比跳高把一层楼的电源总闸给关了,老师们的电脑突然关机,写好的材料还没来得及保存;办公室的空调关了又开;教室的灯灭了又亮。班主任打电话给我,我俩都很无奈,这样的孩子,头脑聪明却不知道行为的尺度在哪里,还是得教。最近的一次,前几天第一次摸底考以后,哥哥得了全A,语文班里第二名,班主任发微信给我,说哥哥又在课堂上画画了,这次画的是“同学列传”(就是每个同学都有故事,他把最能代表的糗事画下来),简单来说,就是知道自己成绩好了,开始骄傲,心态飘了,上课又不认真了。
此时的我,心态已经千锤百炼、金刚不坏了,养育孩子的过程是非常需要耐心,生气也好发火也罢,孩子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慢慢来吧,哥哥的成长,或许在父母的用心陪伴下,时间能给予答案。
07
这次哥哥的期末考试成绩,无疑是对我们近期的努力陪伴行动上交了一份颇为满意的答案。哥哥成绩差时,我没有第一时间想到帮孩子找老师补习,而是沉下心来找自己的问题,和班主任共同讨论解决方案,这可能是我做得最正确的地方。
还有就是,何为有效陪伴,父母的陪伴不是和孩子在一个同空间,他做他的,你做你的,而是要和孩子做同一件事,比如一起学习看书、一起看电视、一起搭积木一起拼拼图等等。以前我还和孩子一起画画,画同一幅画,看看我们俩画得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