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不明白什么年龄段算人到中年?古人用“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来描绘人在各年龄段的心智变化。于是,我年轻的时候以为人到三十就已算进入中年了,这样的感受来自于过去黄土地劳作的父辈或邻里乡亲们,常年处于繁重的体力劳动,风吹日晒脸上就显得过于沧桑,我以为“三十而立”就该独立担当家庭的事务,人到中年就是一种担当。
我在“四十不惑”那一年,写了一篇《心安即故乡》的随笔,这种感受来自与我对过去农耕社会的另一种理解,乡亲们都是彼此在一块儿劳动的,于是,形成了故乡。现在,时代变了,彼此一起劳动的人形成了同事,既然在一起劳动也可以说彼此是“乡亲”,工作的场所及故乡。人已不惑,就会随遇而安,我以为 一个人的“心智成熟”算人到中年了。
又一年,读到吴晓波的一篇文章提到:“人生进入四十八岁是繁华落尽还是繁华似锦?”里面举了很多人的例子,有人十几岁已繁华似锦,有人七十多岁才繁华似锦,同样繁华落尽也出现在不同年龄的人身上。看起来“人到中年”每个人是不一样的,这是从每个人事业上的成就去看,也没看出有什么规律。
又一年,冯唐提出的“油腻中年”火的一塌糊度,每个人都以此判定自己是否到了中年?油腻是让人讨厌的,这不但在外形上,也在言行举止上。于是,油腻中年可能将很多中年胖子推进了健身房去瘦身,间接的拉低了啤酒的销量,从心理上来说,一个中年胖子被人称为油腻是有点接受不了。于是,我以为一个人的胖瘦和胡说八道成了人进入中年的标志。
忧郁的大作家张爱玲对中年人是这样描述的“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这又好像在说心态决定人是否已到中年,又好像在说人担当的事多了就到了中年,或许是这位女大作家一生两次婚姻非常失败的原因,她对背叛她婚姻的胡兰成极度失望,于是对男人就失望里,随之对所有人也就失望了,于是写出了这句话。让忧郁的中年人读了更加忧郁,也让很多婚姻幸福,夫妻恩爱的中年人感到了人到中年的孤独与凄凉,这或许是个错觉?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有一句话是“我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又有一句话大致意思是“父母活着,你永远还可以做个孩子。”这两句话也就说明了人在心理上的变化和遭遇上的不同决定了一个人是否人到中年。今天父亲节,很多人到中年的朋友怀念自己的父亲,父亲活着的人,心情相对轻松,显得比较年轻。而那些父亲因故去世的人,心情沉重,觉得这个世界无人依靠了,显得比较苍老。看起来,人的遭遇不同,也就让人到中年的阶段不同。
这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有人这样想:人到中年,人生经历很多了,且吃过的亏也吃过了,做什么事正在年龄,以为自己进入盛年,依然努力的活着。有人那样想:人到中年,身上的劲用完了,已疲惫不堪了,自己该歇歇了,从心理上提早进入了晚年。
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构成了我们这个多样的世界。
作者:董沛森,70后,陕西永寿人,大学机械专业,长期在外企,民企从事机械技术及相关项目管理工作,对文学及写作有浓厚的兴趣。在网络上发表过“永寿人物”系列散文,随笔,小说及评论等文章,文笔流畅,情感丰富,细腻,观点独特犀利并在读者中引起过强烈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