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1)复习课堂上曾经讲过依次递进的四个层次:无知-自知-觉察-习惯,(2)思考并理解:只知道自己在井底是不够的,如果没有觉察到对当下状态的不满,它还是不会往外跳;(3)切记:促使一个人做出改变的不是环境而是因对环境不满而产生的欲望。
今天,李克富老师这篇文章是一个很烧脑的问题,觉察才能由“知道”到“做到”,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觉察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下午和老公交流时,我又忍不住对老公说:“要多认可别人,谁都不喜欢被否定,被否定让人很不舒服。”老公说:“你总是在说别人,好为人师。”这就是我的模式,为什么我总是好教育别人呢?为什么有人总是爱否定别人呢?其实无论是好为人师还是否定别人,都是想让对方更好,证明自己是对的,想获得对方的认可,动机是一致的。
当我有觉察时,发现对方需要认可,我直接给予认可就满足了对方。如果采取否定、教育的方法,就是从对方身上要认可,既不能满足对方,我也要不到,负面情绪就出来了,争执也许就开始了。
可我们都习惯了这种模式,经过一下午的思考,我也忽然脑洞大开,如何做到觉察呢?在惯有的模式中,先对自己喊“停”,再思考为什么?要什么?如何满足?
为什么我们知道而做不到呢?因为我们惯有的模式太强大了。所谓模式,心理学中称为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社会知觉的基础是被认知事物本身的属性,但认知者的主观因素也会对社会知觉的过程和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包括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认知者的情绪。其中个体过去的经验不同,对相同的对象的认知也会有不同的结果,现代社会心理学用“图式”概念来解释这一现象。进行社会知觉时,图式对新觉察到的信息会起引导、组合的作用。比如同样看到一个平果,有人感到甜,有人想到妈妈,有人联想到一件事等,不同的人图式不同反应不同。
我们的图式引导着我们的思维,要想认知改变、熟练应用,需要带着觉察、有意识的练习。
“不知道自己知道”到“知道自己不知道”,从无知到有知,这是从井里开始跳出来的过程,需要有高人引领,觉察到自己的无知,有改变的意识,就有可能往外跳,只要想改变总会有办法。
觉察“知道自己不知道“时,就可以闭嘴思考,不再任意妄加评论。因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很多,有时可能是无知妄说,只有多听、看、感受才能有更多的发言权。比如,我一句话一不小心惹恼了对方,我可能觉得对方心太小,其实我不知道对方有什么样的经历,让TA对我这样一句话如此敏感。如果我知道对方经历了很多伤害,我的无意触发了TA的伤痛时,就会有同情心冒出,而不再是一味的指责批评。因此当我知道我有很多不知道时,我就能接纳很多。
觉察“知道自己知道”时,只是学了一些知识,从知道到做到还相差十万八千里,这需要至少21天的练习、逐渐形成习惯的过程。“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只有在觉察状态下有意识的、持之以恒的行动,才能逐渐形成习惯。
当形成习惯时,新的图式形成了,就处于“不知道自己知道”的状态了,此时这种模式会在无意识中运行。如果继续学习,需要继续觉察。
这四个层次,哪一个阶段都需要觉察,有意识的应用,觉察是什么呢?觉察就是在当下。问自己我是在哪个层面?我在做什么?为什么?要什么?当下就是我的心既不在过去也不在未来,就在现在,做好现在的每一时刻,就不会为过去留遗憾,不会为未来买单。
如何才能时刻在当下呢?这是个需要长期修炼的过程,以后慢慢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