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6 华杉
要讨论人性本善、本恶,还是无善无恶的问题,还有一个方法,每个人问自己:“我是好人还是坏人?”希特勒也不会认为自己是坏人,用王阳明的话讲,希特勒也是良知未泯,如果真的丧尽天良,他会觉得做坏人光荣!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quan)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杞柳,杨柳科的一种灌木。桮棬,桮,同“杯”,桮棬,是一种木制的杯子。
告子,生平不详,但他能言善辩,《孟子》和《墨子》两本书里都有对他言行的记载,所以他也成为中国哲学史的一个代表人物了。孟子的观点,人性本善。告子呢,认为人性无善无恶,善恶都是后天赋予的。这一章开始,他就和孟子辩这个。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仁义都在自己身上,只需要去问自己的良知,不假外求。告子就说:“性是天生成的,比如杞柳,它天生长在那里,也没说要做什么。仁义呢,是人做造的,就好像木制的杯子。人性中本来没有仁义,必须矫揉造作,才有仁义。就好像杞柳本来不是杯子,要把它矫揉造作,才做成杯子。”
孟子反问说:“你是顺着杞柳的本性把他做成杯子呢?还是毁伤杞柳的本性把它做成杯子呢?如果要毁伤杞柳的本性来做杯子,那也要毁伤人的本性来让他仁义吗?率领天下之人来损害仁义的,就是你的言论了!”
孟子的道理很简单,你要做一个杯子,为什么要选用木材,不选用别的材料呢?又为什么要选杞柳,不选别的树种呢,还是它本性里有。
人本性里是善是恶,是个重大问题,如果本性是善,则致良知,擦亮自己,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善。如果人性本恶,那满世界都是恶人,要让他们向善,难上加难。告子的观点居于其中,无善无恶,都是后天的。
孟子为什么说他的言论损害仁义呢,因为人性本善,是对人的鼓励,最有利于人人向善。你说人性本恶,就是鼓励恶,恶是人性嘛,我没什么不对。说人性无善无恶,那至少也是一种消极态度。
那么,我们到底赞同人性本善?本恶?还是无善无恶呢?
当然是赞同人性本善。除了孟子持这观点,亚当斯密也写过一本《道德情操论》,提出“普通人的天良”。
对于无善无恶,人生下来本来是一张白纸的观点,可以用荣格的“集体潜意识”来反驳。“集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集体无意识和个人无意识的区别在于:它不是被遗忘的部分,而是我们一直都意识不到的东西。荣格曾用岛打了个比方,露出水面的那些小岛是人能感知到的意识;由于潮来潮去而显露出来的水面下的地面部分,就是个人无意识;而岛的最底层是作为基地的海床,就是我们的集体潜意识。
我们的集体潜意识,是善还是恶呢?当然是善。谁愿意生活在一个恶的世界呢?
集体潜意识,就是孟子说的良知良能,与生俱来,生而知之,不学而能。
要讨论人性本善、本恶,还是无善无恶的问题,还有一个方法,每个人问自己:“我是好人还是坏人?”希特勒也不会认为自己是坏人,用王阳明的话讲,他也是良知未泯,如果真的丧尽天良,他会觉得做坏人光荣!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sang);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颡,是额头。
告子杞柳的比方没打成,又换一个比方,说:“人性就像水一样,在东边扒一个缺口,它就往东流,在西边挖一个缺口,它就往西流。人性没有什么善与不善,就像水没有东流西流的定向。”
孟子的回答很简单:“你能扒个口子让水往高处流吗?它不还是有一个向低处流的本性吗?水诚然没有东流西流的定向,难道它没有向上流还是向下流的定向吗?人性本善,正好像水性的往下流。人没有不善的,水没有不往下流的。
“当然,拍水让它跳起来,可以高过额头;沖激它,可以让它冲上山。但是,这是水的本性吗?这是形势逼迫它使然。人之不善,就像水被逼迫一样,为气禀所拘,为物欲所蔽,不是说他天性里没有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