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人大教授讲如何做好“自我激励”?

越有涵养的人姿态越低,当然不乏有个例。

昨天有幸全程参与中华薪酬网的创始人文老师录制线上课程,主题讲的是“激励的艺术”。

因为本身是做这方面研究的大学教授,所以在讲课时难免会出现一些生词术语,兼顾到听众是否能听懂,他会在拍摄之前从头到尾跟我讲解一遍,大体逻辑是:从哪个点切入(一个故事或一个公司案例或一个热点话题),主题是什么(借用一种现象来解释,现场举例说明其中逻辑),理论结合实践进一步阐明主题(从实践案例解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他尽量讲得通俗易懂。跟拍一下午,眼前站在大学老师,却没有在校的感觉,那一刻才发现了自身的变化。

若是在校听这些课,我必然是听不进去的,即使听,也是一知半解,不会进一步去琢磨社会接受度是怎样的。而现在,考虑得因素就不仅仅是薪酬方面的理论与专业术语,而是主题是否与案例贴合?名称是否能被用户易于接受?有限时间内是否让用户有收益?当然还有着装,表情,镜头语言…

几个小时的旁听,对激励方面也有了一个简单认识,好在文老师很幽默,所以新东西接受起来相对愉快。

有印象的一个观点:“不要教猪唱歌,那样猪会不高兴”。这就解答了我之前的一个疑问:为什么有些人要羡慕一些被人称“很痛苦”的工作,这其中不仅有兴趣因素,还存在认知因素。猪不会明白,学会唱歌后它就是一头了不起的猪,它只知道它学起来太痛苦。

还记得“米开朗琪罗动机”,这个是人力资源方面的一个词汇。源于米开朗琪罗的一个故事:米开朗琪罗受贵族邀请要去某宫殿完成雕刻,在宫殿的内壁上进行雕刻。当米开朗琪罗雕刻墙体四角时,他的随从徒弟问“这些死角大家都看不到的,您为何也要这么精雕细琢?”米开朗琪罗很平静地回答“因为我自己知道我看得见啊。”这种自我要求因此被成为“米开朗琪罗动机”。有些工作看上去是为公司做的,是给领导看的,可最后也要取悦自己,好不好?是否用心?别人不知道,自己清楚得很,我们还是应该对自己真诚一些,不做掩耳盗铃的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此时,母亲安静的躺在病床上,像一个熟睡的小孩。 病房里散发着消毒水和药水的味道,雪白的床单被子映着她本就苍白的脸,...
    南方姑娘NF阅读 2,953评论 6 10
  • 1. 你认为什么是中间件?中间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定义:中间件是介于应用系统和系统软件之间的一类软件,是位于操作...
    温柔的谢世杰阅读 5,014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