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样去吃一粒葡萄干?眼睛盯着电脑或手机屏幕,思绪飘到九霄云外,爪子不时抓几颗塞进嘴里,嘴巴似条件反射无意识咀嚼吞咽,除了葡萄有点甜,我们还尝到了什么?
你是否试过,像这样认真地吃一颗葡萄?
①拿起:拿起葡萄干,放在手心或指尖...
②观赏:带着全部的关注,仔细凝视...
③触碰:用手指拨动,探究质地...
④轻嗅:放在鼻下,吸进任何可能的气味...
⑤倾听:放在耳边,专心听有什么声音...
⑥放置:送进唇边,感受它的触感...
⑦浅尝:咀嚼,体会变化...
⑧吞咽:感受吞咽意图...
看到上面的一段话,也许很多人会觉得,很费事、很矫情。一颗葡萄干而已,也能被你们玩儿心理的吹出一朵花儿,然而当你按照这个步骤试过以后,会不会爱上这个纯粹愉悦的过程?我只是吃葡萄干而已,并不介意吃多了会不会长胖、会不会越来越饿、会不会想吃更多、会不会吃不下别的东西……
这就是我最近接触到的课程的一项内容——正念。
这个国庆长假,我有幸参加了贵州省人民医院心理科举办的正念技术课程。此次课程为期3天,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医学院正念中心合格正念减压师资、台湾正念发展协会理事长、加州健康研究院正念学院联合创始人、澳洲昆士兰大学宗教研究博士、浙江师范大学正念研究实验室资深正念导师温宗堃授课。
课程短小精炼、设计合理,其中有3天的地面课程,和8周的正念练习和巩固,以加强对正念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正念,最初来自佛教的八正道,是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它强调有意识、不带评判地觉察当下,是佛教禅修主要的方法之一。起初我对这门知识的理解,也不过是在iPhone一个自带的APP上每周大概一两次的静坐练习,每次15分钟,抛去一切杂念,只关注一呼一吸之间优美的韵律,感受到当下“活着”的自己。
后来得知,西方的心理学家和医学家已将正念的概念和方法从佛教中提炼出来,剥离其宗教成分,发展出了多种以正念为基础的心理疗法,并用此法来主要治疗和缓解焦虑、抑郁、强迫、冲动等情绪。正念,逐渐走入了我们的生活中。
抱着这样一份好奇与期待,我参加了这些正念的培训,三天的课程,让我学到了很多……
专注。开课第一天,在来自各行各业的同学们简单地自我介绍以后,便开始寻找一个完全陌生的有缘人,开始了肩并肩却不能面对面的姿势席地而坐,沉浸在自己紧张、欣喜和面对陌生人的兴奋与互诉心事的畅快之中。不由感叹,为什么我们对陌生人会如此友好和宽容,而越是亲近的人,却越来越苛刻呢……思绪飘了~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想到了别的事情而忽略了眼前,才发现,老师说的“关注当下”确实不太容易。不过,没关系,察觉到自己的注意分散了,回来就好。正念的第一个知识点,就是对事物与情绪保持觉察,而不加任何评断。
身体扫描。从身到心的完全放松,用心去真实地感受你的身体每一个部位,与它亲近、用心聆听。这个练习可以躺着,也可以坐着。如果躺着容易睡着,睁开眼睛或者把一只手以手肘为支点撑起小臂立着也行。我们都用平躺着的姿势,随着老师的引导语,由下往上,从脚趾、脚掌、小腿、大腿到脸部的眼睛、眉毛、额头等等一一照顾到。很多由于压力而经常失眠同学此时都睡着了,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可是又怎样呢,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会了解自己、要照顾好自己,如果你的身体告诉你此刻很安全、很舒服、很想睡觉,那么便就着这安静的教室、舒适的瑜伽垫沉睡片刻,岂不乐哉。
静坐。一开始对大多数人来说也许有些枯燥和无聊了,20分钟的静坐练习,闭着眼睛,可以盘腿、也可以抱膝,总之以一个自己认为舒服的姿势坐在瑜伽垫上,忘记周围的环境,只关注自己的呼吸。俯仰之间,随着身体呼吸的韵律而静静感受腹部的变化,一上一下、一开一合,节奏平稳、规律和谐。偶感腰腿酸疼,没关系,只需关注这淡淡地酥麻感,顺其自然地感受它的变化;实在不适,便有意识地变换姿势。随着钟声敲响,20分钟的静坐竟也不是那么难熬。
用餐。时间也是20分钟,对于很多平日里吃饭很快的同学来说,简直就是煎熬!观察每一粒米、每一味菜,和吃葡萄干一样,探索和发现实物的美好、用心咀嚼,感受它们在口腔里的滋味;再慢慢吞咽,使它们从口腔顺着食道滑进胃中,不看手机、不说话,可以闭眼,只需要用心体会实物的滋味。让一切慢下来,从而珍惜当下这五感俱全的美好瞬间,回归生活简单而朴素的本真。
行走。从前的行走,只是为了能快速到达目的地,或是心情烦闷时漫无目的的压马路。却从未关注过左右脚之间从容的切换,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正念行走,要求我们将注意力全部倾注在双腿之间,感受从抬脚到放脚、从足跟到足尖重心的切换,转弯时身体不自觉地微微倾斜,还有行走过程中完全抛开一切杂念,只关注行走本身。慢走、疾行,皆由我心主宰。自小到大,连怎么学会走路都不知道的我们第一次发现到行走的乐趣,开始细心品味这一切浑然天成的奇迹、生而为人的本能,而忘记了过去和未来已经存在或未知可能的烦恼。行走只是一个过程,而我只需要关注这个过程就好。
止语。手机关机,全程禁言,一开始非常不习惯禁声这个训练模式,甚至连语气词和带有暗示意味的叹息声都不能发出。长达5个小时的完全止语,就连眼神也不能夹带明显的交流信息。我们要怎么度过这漫长的5小时呢?其实很简单,专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察觉自己的乱七八糟和稀奇古怪的念头出现与消失,关注情绪的起伏变化,感受呼吸间的旋律。也许生活就是如此简单,孤独的行者、陌生的环境,一开始你也许会害怕交流,怕气氛变得尴尬,怕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怕被远离和孤立;而此刻人人皆如此状,你的担忧根本毫无必要。止言,便无心在意过多的事,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好不惬意和畅快。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太过在意周遭的环境,庸人自扰。
沟通。止语结束,便又回到了一开始肩并肩且背对背的交流模式。起初并不习惯突如其来的沟通,不知该对身边的同学说什么好,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慢慢打开了话匣子,互相分享着止言带来的困惑和感悟;有的同学甚至一直不愿开口,想在这内心安静的世界里多停留一会儿,没关系,你喜欢这样,便这样吧。学习一向如此,照顾好自己,想与人说话便互诉感悟、想独自静悟便安心沉默,不用在意周围的大声探讨或着窃窃私语,选择一个当下最想要的存在方式,随性自在,善待他人,就好。
分享。每天的课程结束,总会给每一个人留下很多,有积极的、消极的、困惑的、新发现的、后知后觉的、高兴的、悲伤的、不舍的、忘怀的……无论你是迫切想与人分享的外向性格,还是喜欢独自感受的内向性格,老师和这里的同学们通通接纳,不强迫也不轻视,只会给你一个微笑,感谢这三天的陪伴。课上课下,同学们的收获五花八门,而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都感觉轻松无比,就像是得到了世界温柔的拥抱而获得了纯粹的快乐,没有杂念,没有伪善,只有真诚,酣畅淋漓。
感恩。漫长而短暂的三天终于结束了。同学们围坐一圈,和老师分享这三天脱离现实压力的彻底放松与畅然。回顾着“活在当下”“勿忘善念”的真切含义,记得和每一个人拥抱与祝福,与人亲善并报以感恩,顺其自然、勿加臆断,喜欢自己的每一个感觉和念想,不批评负性情绪、不使其成为负担,专注去做每一件事,用心感受别人的好以及对别人好,坚持原则但接受不同观念,拥抱来自世界的善良,还有——照顾好自己。
地面课程结束,但学习与感知却永无止境。接下来的八周依旧会有课程巩固和作业,努力去实践,用心去体会,不被外界的压力束缚,学会疏导。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没有过去,没有将来,只有此刻,活在当下。
sherrySK
2018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