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N 与 BN 的区别:
====
LRN
首先,我们知道 LRN 首先是在 AlexNet 中首先,被定义,它的目的在于卷积(即 Relu 激活函数出来之后的)值进行局部的归一化。这样说,可能不形象,现在用简单的数学以及图来进行说明:
这里我们用 机器视觉(即传入图片来训练CNN 网络进行简要的说明):
首先,我们传入一张RGB的图片,那么他的大小是 w * h * c 的大小【在代码中,它的输入模式还会加上 batch 变成 batch * w * h * c】,之后我们用 N 个卷积核【卷积核大小假设为 3 * 3 * c】对其进行操作,那么我们将会得到一个 batch * w * h * N 的一个输出【这里假设不进行卷积的下采样】。
之后,我们将我们的输出 batch * w * h * N 传给激活函数 Relu,之后进行 LRN 的操作。其实 LRN 的操作非常的简单,它是将 通道上该点的像素值走一个归一化处理。如下图所示:
它表示,对于该点,在全通道 N 中做一个归一化的处理,我们设 u,v 为该点的坐标位置,C 表示通道数目(即前面的N), c表示属于第几个通道位置(0 ~ C-1,数组形式),α,β,n是超参(一般来说 n 表示选取多少个通道层做一个归一化处理),K个人理解是为了防止分母为0的错误。
局部归一化的公式就可以写为:
举例(假设我们通过Relu层出来后的参数为如此):
然后现在,我们求 (u,v) = (0,0) , c = 1 处的局部归一化,设k = 1 , α = 1, β = 2 ,n = 2
可得:
BN
与 LRN 不同的是,BN的操作是在 Relu 层之前。大部分的博客中都认为,在DNN某一层,随着GD训练的过程中参数的改编,盖层的输出数据的分布可能会改变;此时,对于下一层,相当于输入数据的分布改变了,这种输入数据分布的改编,会使DNN难以学习到好的参数,从而影响DNN的效果。
BN 的训练步骤如下:
先对这个输入的Batch,进行一个 Z-Score 的比哦啊准话,其后设置 γ,β的参数,对已经标准化的值进行一个转换。
对于图像来说,假设传入m张图片。那么我们的矩阵大小就为 m * w * h * c ,假设我们有 N 个卷积核。(在不考虑下采样的过程中),我们理论上将会得到一个 m * w * h * N 的一个输出。我们将每一张图片在一个 x * x * c 的卷积核中就可以得到一个输出(feature map)。所以,我们可以将一个卷积后的 w * h看做是一个feature map,然后我们有m张图片,那么我们对于卷积核Ni { i | 0 <= i <= N-1 },每一个 Ni【即一个feature map】做一个归一化的操作,所以每一个卷积核对应的BN参数有 m * w * h 个,然后和 γ,β 一起保存。
P.S: LRN其实总的来说,是对于在通道数上(feature map上的某一个点位置)的一次局部归一化。而BN则是对于每一次输出的一个面(feature map)来进行归一化操作。
LCN
LCN (Local Contrast Normalization)局部对比度归一化层【简单来说,一般是对于每一个像素及其相邻的一个领域(local)进行一个归一化的操作】
local contract normalization这个归一化包括两个部分:局部做减和局部做除。对输入图像的每一个像素,我们计算其邻域(例如3x3窗口)的均值,然后每个像素先减去这个均值,再除以这个邻域窗口(例如3x3窗口)拉成的9维向量的欧几里德范数(如果这个范数大于1的时候才除:这个约束是为了保证归一化只作用于减少响应(除以大于1的数值变小),而不会加强响应(除以小于1的数值变大))。也有论文在计算均值和范数的时候,都加入了距离的影响,也就是距离离该窗口中心越远,影响越小,例如加个高斯权重窗口(空间上相邻的像素点的相关性随着距离变大而变小)。
参考资料: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45541/answer/91694636
- http://shartoo.github.io/network-imageclassify/
- http://99aliyun.com/lrn%EF%BC%88local-response-normalization-%E5%B1%80%E9%83%A8%E5%93%8D%E5%BA%94%E6%A0%87%E5%87%86%E5%8C%96%EF%BC%89/
-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682707
- https://blog.csdn.net/Fate_fjh/article/details/53375881
- https://blog.csdn.net/baishuo8/article/details/8194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