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脑子里突然冒出这句话,自己也很惊讶,算是潜意识里在责怪天地吗?梵高和莫扎特这两位天才怎么都在37岁就早早离开了人间!!!
天才英国作家王尔德说:“人都活在世上,但是严格地说,很多人只是在世上,并没有活。” 这个话估计大多数人都不爱听,但是说得没错,是啊,当我们死了之后的几年中,也许还有一两个人记得,可再久远一点,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谁能记得自己五代之前的先人!我们在天地眼中就是一条流浪狗。
那人活在世上,怎样才能让自己每天都是活的呢?这需要我们不断精进的活着。“1万小时定律”说在某个领域花上一万个小时,就能成为这个领域的高手,此话非也,我想到我妈从我10多岁开始打麻将,打到现在差不多有30年了,当中只有几年中断过,每一次牌局至少要5个小时,差不多打麻将这件事情就花了她25年 乘以 300天 乘以 5小时=37500小时,但是她仍然不能成为一个麻将高手,她在麻将这件事情上,没有一点精进,或带来任何帮助。想想都觉得好可惜。
所以我们想好好活着,首先选择很重要,我记得稻盛和夫反复强调他的“人生方程式” :人生(一个人一生成就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当中全是乘号连接,思维方式最重要,你选择要做的这件事情到底是有意义的还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选择的是没有意义的事情,即使你投入了百倍的热情,你的能力也炼就的如火纯青,你的人生依然是负数,但是你选择做有意义的事情,即使能力弱点,你的结果也不会太低。
今天的世界已经是一个产品快速迭代的社会,苹果每年推出2个新款iphone,家庭机器人已经在电视上开始做广告,手机支付已经代替了传统支付模式,半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已经实现,手机里的app软件隔三差五就提醒你升级,这个时代已经有相当多的人几乎每天都在迭代。
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止步不前,即使懂得了道理,但是不愿意去实践,更不愿意花时间花力气去打磨自己。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产品要快速迭代,我们的思维认知也要一起迭代,迭代的越快,我们的努力也就有意义。
这就好比1%的利息,是多还是少?不能简单地下结论。1%的利息,如果是月息的话,就是1.01的12次方,最后算下来的复利是13%。如果是周息的话,就是1.01的52次方,最后的结果是1.68,就是说利息是68%一年。当然如果1%是年息的话,他就是1%。
一万个小时精进在某个有意义的事情上,不仅关注时间的量,还要关注时间的质,无论是挣钱还是认知,都要关注一个非常重要的点,那就是循环周期。
虽然在天地眼中,我们怎么样都是一条狗,至少也要让这一生活得有点狗模狗样吧!如果我活到70岁,我希望能记得住70个特别动人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