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懦弱。知道别人不好,却仍然不愿意放下,有的时候只是因为懦弱。这种懦弱表现为善良,或是对他人仍然抱有希望。但事实上是自己无法接受别人的本来面目,害怕承认这个世界中的一些惨淡的现实。
懦弱最开始会表现为伤害自己,比如去示好,去挽救(如果有挽救的机会自然可以,但自己明知无法挽救还去那就过了度了,怎么判断呢?问了两次,别人都明确拒绝就可以算是到了),这个过程其实是在感动自己。自己以为自己是善良,通过把事情讲给第三者听博取同情。
懦弱最终会伤害关心自己的人。一方面关心自己的人关心自己的发展,而懦弱让我们变得脆弱,停止进步,另一方面过于关注不值得关注的人会消耗我们的精力和时间,让我们无法关心值得关系的人。而只有关心我们的人,才会被懦弱的自己伤害到,其他人根本不在意。
就像《请回答1988》里面,德善的爸爸常常去帮助穷人,虽然自己就很穷,但是忍不下心去拒绝别人,比如去给没有信用的人做担保。他这看上去是善良,最开始是伤害自己,最终会变成伤害自己的家人,让家庭生活过得越来越困难。
在我看来,善良本身没有错,但也有一个度,过了这个度就变成了懦弱。比如德善的爸爸,人本身是很好的人,只是他自己选择的这种处事方法太亏待自己和周围的人了。
与保持现状伤害自己,满足自己心中的懦弱和感动自己相比,我觉得还是应该选择变强之后有能力保护关心自己的人。
(这里可能是妄下断言了,也可能是宝拉小事很自私,而大事很懂事,之后再改)《请回答1988》里面,宝拉和德善的关系也很有趣。观众看上去是宝拉一直欺负德善,啥好的都占了,过生日也是德善不过自己的生日,去和宝拉一起过。
但转念一想,我们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我们心中预置了平等的观念,加上德善的主角光环。其实在宝拉看来,或许觉得本来所有的都是她的,而德善的出现分走了她应有的。这不是一个平等不平等的问题,而是一个后来者和先来者之间斗争的问题。换句话说,德善占有的任何一点东西,在宝拉看来都是不合理的,而且宝拉可以通过德善学习不好,本来就不行,来解释通自己的逻辑。
宝拉在她们奶奶去世的那一集里面,还是很关照德善的。可能是因为那个时候他们之间的共性大于了差异。他们没有任何需要争抢的利益,宝拉没有在学习,而德善也不存在打扰到她。她们都是委屈的孩子。在那个时候,他们开始了互相的理解和关照。但一旦出现利益相关,他们的关系肯定又会回去。
这说明再好的关系也要有一个度,事事相互冲突的情况下,很难有好的关系。
人情世故中此外应该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误会。这一点我的领会还不够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