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奪嫡,表面上主要是搞清楚「爸爸才是老大」這個硬規則,其次就是「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個老子的心法。
對於皇權的不可侵犯,這個命題在康熙晚年反覆出現,其實這個命題至少自秦始皇開始就應該是皇子的基本認識,更何況爸爸是康熙的胤禔、胤礽和胤禩不知道該說是太笨,還是真的被權力迷惑過頭,坦白說皇子玩這種遊戲,還真是賭身家,但是搞錯基本路線實在是玩命。
康熙對於皇子標準很明確,就是儒家內聖外王這一套,所以「仁孝」是對內的基本,對外則是行政能力,而這些就是立儲資格的必考題。
康熙最初對胤禛的評價是「為人輕率,喜怒不定」,在這個時刻起,胤禛歷經了一個羅胖所謂的「王陽明時刻」,胤禛自此就是在務實地作答這些爸爸給的考題,在康熙四十七年還請求撤銷這個評語,由此可見在此評語上之用心砥礪。之後康熙訓誡「戒急用忍」則是另一個新考題,胤禛透過佛老禪宗半真半假地形塑了一個富貴閒人的形象,是在心理層面去解決這個新課題。
在我看來,繼位之前的雍正就是相信這套外示儒學、內用佛老文化政治的內涵,把這套走到底,不管他是真信或是表演,終究走出了自己的成功學,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心學的實踐者,這種實踐也展現在雍正即位後的勤政上。
#歷史 #雍正 #王陽明 #心學 #成功學 #羅輯思維
閱讀參考:
馮爾康,《雍正傳》
傅淞嚴,《朕知道了:雍正.被誤解的皇帝.被低估的王朝》
羅輯思惟,203 《王陽明的心法》
南懷瑾,南懷瑾談雍正--《原本大學微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