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一点仪式感。
这句话我打赌你一定听过无数遍了。什么叫有仪式感的生活呢?也许是做一桌美食、过一次纪念日、送一件礼物。通过在平凡的生活中,人为创造出一种不平凡,来激发人的幸福感。
为什么“仪式感”能带来这种影响?
在我看来,主要是通过把普通的日子特殊化,强化记忆,形成标记,划清界限。
举个例子:为什么古今中外都喜欢隆重地举办婚礼?对于新人而言,除了要收回那么多年送出去的礼金,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用一场盛大的仪式宣告单身生活的终结,作为人生旅程的新开始,用这一天划出边界,强化记忆,让人产生一种“跟过去的我告别,从今天开始,要好好生活重新做人”的鸡血感(哈哈原谅我对婚礼,尤其是传统中国式婚礼的深恶痛绝)。
“仪式感”可以为人生打鸡血,也可以为工作打鸡血
再来看一个场景:
早8点,你坐在桌前,电脑已开,而你两眼无神,脑袋空空,看看新闻查查邮件,真正感觉进入工作状态一看已经9点半。
晚6点,你拎包下班,可总感觉好像还有什么没有处理完,隐约记得有些邮件没来得及回,领导布置的工作完成了一半,什么时候是deadline有点记不清,心里七上八下。
我把这种时段称为大脑的“徘徊”状态。每天总有那么一些时段,大脑在两种状态之间徘徊。造成徘徊的原因正是界限不明,大脑有时候也难以判断“现在这个时间到底是该开启工作模式还是切换成休闲/学习/娱乐模式?”
徘徊状态是对精力、时间的浪费,既无法让大脑高效率工作,也无法让大脑彻底休息。解决的方案就是把工作的边界划分清晰,让工作和生活和平相处、互不侵犯。
一个好的开工仪式,帮助你的大脑做好准备。把精力从无所事事中集中起来,把散射光变为聚光灯,迅速聚焦眼前的工作。
一个恰当的收工仪式,告诉大脑“今天到此为止”,彻底从工作中剥离开来,从生存模式切换成生活模式,进入放松模式,为第二天充电。
这,正是“仪式感”之于工作的意义。让工作的归工作,让生活的归生活。
首先,怎么开工?
我的习惯是:调好空调(一热我就烦躁),泡好咖啡(一困我就想刷淘宝),在手帐本/工作log上列出当天的工作(列好表不容易忘事),摆好文具。
总耗时10-15分钟,之后我就可以进入工作状态。
每个人的习惯都可以不同。总体来说,设定开工仪式大致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习惯的地点/环境:
如果是办公室白领一般就是办公室,如果是其他比较自由的知识性工作者,可以是图书馆、熟悉的咖啡厅、家里、任何地方,重点是熟悉。
2、设定工作时间:
不能漫无尽头无休无止,比如8点到12点。
3、拟定工作规则:
主要是设定的工作时间段内不应该做什么(玩手机/上网/接电话/看新闻/逛淘宝),如果缺乏自控力,建议把不该做的事情清单粘在电脑屏幕旁边,随时自我提醒。
4、做好准备工作:
开始前做好一切准备,不要刚一开始工作就被打断(上厕所/泡咖啡/喝水/起身拿文具)。
5、强烈建议做好工作安排:
可以是手帐,可以是to do list,把当天的事情列出来,标出重点,最好预估一下需要的时间。我的习惯是,每完成一项工作就会马上标记出来,这样看见剩下的事情越来越少,会很有成就感。(关于工作手帐的使用,我在后面会专门有一篇文章来讲:我长达5年的实践、遇到的问题、尝试的解决方案等等,在此不赘述。)
6、选择一个特别项目:
我的特别项目是认真准备一杯咖啡。你当然可以泡一杯茶。也可以做10个俯卧撑。有些在家工作者会选择换一身衣服。总之,与身体的运动和感觉结合起来的开工仪式最好,比如触觉、嗅觉、味觉等等。身体的感觉和大脑之间的联系远超过我们想象,用身体唤醒大脑,是我推荐的最佳的方法。
开工仪式看起来稍显繁琐,但形成习惯后,做完整个流程所需时间不会超过15分钟。用15分钟,迅速唤醒大脑,养成“做完这个就要开始认真工作”的习惯,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远非15分钟可比。
完美的收工仪式,总共分四步
没有妥当“收工”的下班都是刷流氓。
收工仪式相对要更随意一些,毕竟结束一天的工作,怎么看都是轻松愉悦的行为。
我的收工仪式一般分四步。
第一步:邮箱整理(30秒-1分钟)——看一眼邮箱,如果有必须现在回复的,迅速回复。如果没有,则保持不点开的状态,留到第二天再处理。
第二步:桌面复原(2分钟)——“桌面”既指电脑桌面,也指办公桌面。关闭电脑桌面上所有未关闭的文件和文件夹,把文件归放到相应文件夹中,电脑桌面保持整洁(文件和文件夹所占比例尽量小于1/4)。整理办公桌上的文件,所有文件放到相应的文件夹中,保持办公桌面的整洁。需要第二天一上班就处理的事情,电脑文件生成快捷方式放在桌面正中间,纸质文件贴上标示贴,放在最显眼的地方,确保一眼就能看到,不会忘记。
第三步:整理工作计划(3分钟)——不论是使用工作手帐、工作计划表还是to do list,理出还剩下的工作,标出优先级和紧急程度,放入第二天的待办事项中。
第四步:也是最最核心的步骤,完成了以上三个步骤,我会在当天的工作计划或手帐中写一个finish,告诉自己,收工!之后,绝对绝对不再打开跟工作相关的文件或邮件,也不再处理公务。
我的收工仪式总耗时不超过10分钟。你可能会好奇:10分钟的收工仪式意义何在?
第一,确保按时下班
我身边很多同事,经常从4点就开始体力精力下降,就算手头还有很多事,也打不起精神继续努力,往往是想“算了今天就差不多这样吧”、“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不如拖到明天再做”,边工作边喝茶聊天刷微博,等着晃完1个小时就回家。
曾经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神奇的是,自从我定下“5点我就收工,下班之后今天剩下的时间都不再想跟工作相关的事情”这个目标,到了下午4点,看一眼工作安排上还有哪些任务没有完成,反而体内会激发出新的动力,为了在收工前尽量完成今天的工作任务而全力以赴。越是到快下班时间,我越是繁忙。这一点,我的家人和身边的朋友们很可能有所体会。到快下班前半小时,我不接私人电话、不回私人短信、不聊跟工作无关的事情,有任何人来找我,我都是边工作边回话。
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是:99%的时间我都可以在5点准时结束工作(临时开会、领导临时交办紧急任务或外出办事等不可控情况除外)。如果有一定要当天完成的工作,我会继续工作一段时间,直到完成后执行收工仪式。
第二,确保第二天更好地开始工作
下班前往往对当天的工作记忆最深刻。此时执行收工仪式,意味着所有今天的工作都有了结论:”已完成“的工作,已顺利分类归档;”未完成“的工作,已列举出来,设定了优先级和紧急程度;最为紧急、一上班就需要处理的工作,已单独存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如此收工之后,第二天工作应该从何处着手,其实已经提供了思路。
认真执行收工仪式,也可以大大节省执行开工仪式做工作安排所需的时间,从而有效减少大脑启动工作的精力消耗,降低开始工作的门槛。对未知事物产生恐惧和抵抗情绪是人的本性,如果头脑中已经准备好”明天早上一来就把这份文件交给领导就好“这样的确定思路,也会减少焦虑和其他负面情绪,让第二天的工作更加轻松。
第三,确保深度放松
一旦写下finish,执行收工仪式,我就彻底把当天的工作抛到一边,好像在大脑里按下了清空键一样。当天剩余的时间内,我再也不会思考跟工作有一点点关系的任何事情,也不会再碰跟工作相关的任何文件(可能有些类型的工作不太适合这种情况,比如记者)。
因为已经把当天的工作清零,把要做的事情放到了第二天中,也大致安排好了第二天的工作重点,你会觉得对第二天的工作胸有成竹,所有的事情都在掌控之中。不用担心一觉起来,忘记了重要的工作,第二天上班还要手忙脚乱。有了这种信心,就不会被工作困扰,才能真正把工作放下。
而之后的时间会非常轻松,不论是娱乐还是学习,都仿佛抛下了沉重的包袱,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这也是我一直倡导的时间利用哲学:工作时间就高效率工作,休息时间就高效率休息,学习时间就高效率学习,娱乐时间就高效率娱乐。不论做什么,只有高效率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时间的价值。
以上就是我所提倡的工作中的“仪式感”,通过仪式感帮助大脑建立明显节点,划清工作边界线,从而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率。
—————————————————————————————————————————
本文是《深度工作》读后感系列文章之一
往期目录:
(一)深度工作第一步,管住你的手机(http://www.jianshu.com/p/5f87b61975ca)
什么是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Deep Work):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例如:写一本书,为一个很难的考试学习和准备,创作音乐,创立和运营一家公司,读一篇复杂的文章,等等。
浮浅工作(Shallow Work):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而且容易复制。
我需不需要深度工作能力?
对于大多数知识性工作者适用。
不适用:
1、高管、销售、说客等类型的工作,对这些职业,持续联系是其最大的价值所在。
2、人生的目标一般需要在“广度”或“深度”中二者选一,如果目标是“广度”的人,追求的是更多(不需要耗费太多精力就能完成的)体验,比如:跳一次伞,环球旅行,浮潜一次,等等,就不太需要深度工作。
3、人生没有目标,随波逐流,即不需要广度也不需要深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