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黄金难买一身闲”,即便家财万贯,依旧难买一身清闲。由此可见,清闲比黄金还要贵重。而清闲的最高境界是心闲,只有心真正清闲下来,才能真正体悟到清闲的妙处。在一个早秋的月夜,唐代诗人雍陶就体会到了清闲的最高境界,写下了《早秋月夜》一诗,原文如下:
身闲伴月夜深行,风触衣裳四体轻。
为见近来天气好,几篇诗兴入秋成。
“身闲伴月夜深行”,身心悠闲的我在深夜的月光下出行。在一个秋夜,月光皎洁,通过窗户洒进诗人的居室之中,与诗人恬淡的心境相映成趣。此情此景触发了诗人的游兴,虽然夜已经深了,但诗人依旧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他披衣而起,伴月而行,吟赏秋月之景,得之于目而寓之于心,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风触衣裳四体轻”,秋风吹拂着我的衣裳,顿时觉得全身轻盈起来。诗人推门而出,在月光朗照的秋夜里,秋风习习,衣襟随之微微摆动,顿觉通体舒泰。诗人用一个“触”字,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秋风柔和的特点,以一个“轻”字写出自己在柔和秋风中的独特感受。诗人感秋风而觉通体轻盈,在这一瞬间,他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为见近来天气好”,因为看到最近一段时间的天气怡人。在这一句中,诗人点明月夜出游的深层原因。入秋之后,接连都是秋高气爽的天气,诗人为此而感到欣喜。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诗人的心境也像那高远的天空一般,澄澈透亮,虚怀若谷,达到了“闲”的最高境界。正是在这样的心境下,诗人才有兴致在深夜里踏月而行,吟诗作赋。
“几篇诗兴入秋成”,在入秋之后,我趁着作诗的兴致,写成了几篇诗赋。在秋月下,诗人对月吟咏,逸兴遄飞,名句佳篇成竹在胸。于是,诗人乘兴出游,乘兴而归,挥毫泼墨,把胸中成竹一挥而就,然后临文嗟赏。这种乐趣是专属于个人的,不足为外人道,如此,游赏的乐趣更进一层,恬淡的心中泛起喜悦的涟漪。
在这首诗中,“闲”字是核心字眼。正是因为“闲”,诗人才能在深夜里欣然起行,踏月出游,才有功夫细细品味秋夜之景,才有闲情逸致吟诗作赋。这给我们一个启发,身体闲下来,心才能静下来,然后才更能发觉寻常之处的不寻常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