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里面,15岁的李光头随了他父亲在厕所里偷看女人的屁股,他母亲对他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这里不是说李光头长大以后不是好大人,青春期的少年对女性充满了好奇是人之常情,这里且不说李光头这件事该不该批评。
实际上,“有其父必有其子”的观念在中国人脑海里根深蒂固,大多数人通过一个家庭的父母来定性一个小孩将来的脾性、作为,一旦有所吻合,就得意于自己明智的判断力,可是经常性忽略了子女长大成人后已经形成了个人意识,相反他们经常会拿父母作为反面教材,尤其是18-35岁这个阶段的成年人,时时想要摆脱父母,逃离家庭的影子,组建由自己作为家庭象征的新家庭——由此,“有其父不一定有其子”。
“有其父必有其子”只是别人用来看父辈子辈笑话的罢了,不能拿来给我们自己的错误、软弱当挡箭牌。即使没有享受过当孩子时的饭来张口,我也可以给孩子该有的一日三餐,即使我是放养的,吃的是草、喝的是水,以后也可以给孩子挣米饭,如果只是一味埋怨,没有了草也不想着挣饭,饿死了还长叹曰:古人诚不我欺也!果真有其父必有其子!岂不是闹出个大笑话?没有体会过当孩子时的宠爱,深知被爱难能可贵,也可以给孩子该有的温柔。好不容易跌跌撞撞长大的,要竭尽全力做好一个大人。
没有当过小孩,我也能做好一个大人。以后别人会对我的孩子说:虎父无犬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