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样教语文》读书笔记(3)

2018 第2本

《我怎样教语文》读书笔记(1)

《我怎样教语文》读书笔记(2)

43.不想就写,那是没有的事。没想清楚就写,却是常有的事。自以为想清楚了,其实没想清楚,也是常有的事。

44.既然写下来了,这就是已成之局,而一般心理往往迁就已成之局,懒得做太大的改动,因此,专靠事后改动,很可能不及事先通盘考虑的好。

45.先写提纲的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不尽,而且受用不仅在写作方面。

46.提纲即使不写在纸上,也得先写在心头,那就是所谓腹稿。

47.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

48.修改是就原稿再仔细考虑,全局和枝节全都考虑到,目的在尽可能做到充分地确切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49.写完一篇东西,念几遍,对修改大有好处。

50.修改肯定是作者分内的事情。

51.改到自己认为无可再改,那就算尽了责任了。

52.写一篇东西乃至一部大著作虽然是一段时间的事,但是大部分是平时的积累的表现。

53.无论写什么东西,立场观点总得正确,思想方法总得对头。要不然,写下来的决不会是有意义的东西。

54.积累得多了,写东西才能运用自如。

55.写东西,全都有所为。如果无所为,就不会有写东西这回事。

56.真话、实话还要求有个客观的标准,就是准确性。无论心里怎样想,必须所想的是具有准确性的,照样说出来或者写出来才是真话、实话。

57.鲜明的反面是晦涩,含糊。生动的反面是呆板,滞钝。要求鲜明性和生动性,就要求不晦涩,不含糊,不呆板,不滞钝。

58.对于任何东西,不肯随便想过一通就算,非想清楚不可,这是大有价值的习惯,好处说不尽。

59.经常写些东西,语文教师更有必要。

60.自己动手写,最能体会到写文章的甘苦。自己的真切的体会跟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讲解就会更透彻,指导就会更切实,批改就会更恰当。

61.写东西总是准备给人家读的,所以非为读者着想不可。

62.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根本方法。

63.所谓多读有三:(一)要持之以恒,每天必读,长期坚持;(二)要读多种多样的文章;(三)不仅要读现代的、中国的文章,古今中外一切好的文章都应认真阅读。

64.每个人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才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65.练习写作的目的是在掌握写作技巧,运用写作技巧。

66.只读不写不行,只写不读更不行。

67.正确地理解别人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方面的要求,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是写作方面的要求。

68.学习语文的目的在达到善于写作,而阅读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

69.阅读要达到真正地理解的地步,是要经过练习的。

70.凡是技能,唯有在实践中才能练就。阅读的技能要在阅读各种文件或是书籍报刊中练习。练习阅读不只是练习写作的手段,练习阅读自有它的目的。

71.借鉴就是自己处于主动地位,活用人家的方法而不为人家的方法所拘。为了恰当地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利用人家的方法不妨斟酌损益,取长去短,还可以创立自己的方法。

72.写作技巧仅仅是技巧而已,而写得好不好,不是光看技巧好不好,主要是看内容好不好。

73.“唯技巧论”不切实际,对认真练习写作是有妨碍的。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