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金马奖,《大象席地而坐》一揽几项大奖,可惜这一切胡波导演也无从看到了,抽了一下午的时间看完了这部3小时50分钟的电影。好像也能理解到导演为什么不舍得再进行剪辑,那些堆砌的长镜头和时间的留白,是一个文艺青年的内心深处无声的呐喊。片子的台词并不多,但每说出一句,都是特别的“丧”。如今丧文化好像越来越变得流行,从“无病呻吟”到“丧”,我觉得是有本质的区别,不是大家闲着没事就胡思乱想就老是觉得整个世界都不好了。我今天写的东西并不像过多的剧透,只是想分享一下自己此刻的感受,同时也是致敬导演那一份豁出性命对初心的坚守。
—我的生活就是一堆垃圾,堆在我的面前
—谁不是呢,没什么特殊的
“世界是一片荒芜”,这是我看片子时候记下的第一句话,像是呓语般的出现,你会发现一个特别畸形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就是你我现在所生存的世界。这是一部导演个人内心世界色彩特别强烈的电影,每一个角色加起来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人内心综合体,有矛盾、有挣扎、有妥协、有无助、也有寄望。台词里经常会提到“死”、“又能怎样”这类的字眼,不断的冲击着我,冷冰冰的对话,压抑的空气扑面而来,明知人心脆弱,却要恶语相向,真的是丧到了极致。每个人都在找出口,寻找救赎,可就算那些微茫的希望出现,又会被导演无情的打断,满洲里的大象是他们的希望,以为逃离现在的生活去到另一个地方,就能改变一切了,可转念一想好个屁啊,只是换了个地方继续痛苦而已。导演的内心世界太痛苦,他的电影呈现的也太痛苦,里面的偏执、灰暗以及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自嘲,让我感到非常难过。
—他们都不知道要去哪里
—只是想要离开
离开是不是就好了,离开是不是就可以告白现在不想面对的一切,离开是不是就可以重新开始,很明显并不能。你不知道这个世界怎么了了,就比如这个世界不知道怎么你了一样,谁都没有错,前辈们不断在教育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是的,改变不了世界,你还可以改变自己啊,你可以去适应这个社会,像大多数人一样过着属于这个世界的生活,为什么不愿意妥协呢?主人公于于城在片子里问了几次“为什么”,可到最后也没能知道答案。胡波导演离开这个世界,是去寻找他的答案了吗,这一切也都无从知晓。
关于救赎
于城的救赎:不断的为自己寻找借口,逃避自己,当他放过韦布的时候,其实就是自己的救赎,只有这样能让他再重新坦诚的接纳自己。
韦布的救赎:他什么都不怕,一切都不能理解又怎样,他还有满洲里的大象,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他的一个幻象,真希望他找到那只大象的路途再慢一点,再长一些。
黄玲的救赎:她不懂为什么自己单纯认为的好,会被一切污秽的词语砸中,是她不配拥有美好而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吗?她不知道要去哪里,只是想离开这里。
王金的救赎:带着孙女去自己曾经当兵的地方,想要逃离,却又纠结于世,在于城的鼓励下,他带着孙女离开,而离开又能改变什么呢?
五个人踢着毽子,这一个画面停留了很久,是真正的解脱,还是暂时的欢愉,还是黑暗侵蚀之后巨大的恐慌,未知和混沌包裹着他们。
致敬理想主义偏执狂
——胡波导演
很遗憾,居然是通过这样的事件认识了你,可能我们都在怀疑这个世界,可你却是值得尊敬的,我一直认为人在最悲伤的时候创作的东西才是最好的,而你深陷悲伤泥潭中的创作,却让我感觉迷茫。我们都无法去探寻活着的意义,你的离开让电影里每一句台词都有了一个影射的含义,“活着好烦”、“人活着是不会好的,会一直痛苦”,你敢做的是很多人不敢的事情,你的偏执和你的理想主义并不是没有价值,我能理解很多事,但唯独不能理解为什么世界就不能对那些拥有赤子之心的人再善良一些。这几年的工作,我也遇到了很多形形色色的人,见识过很多理解或不被理解的事,我们总在追求一种纯粹,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对社会妥协,想要好好的活着,你就必须去接受去认怂去改变,我敬佩那些血气方刚的人们,他们的存在让我觉得这个世界是有救的,是值得让我们去改变的。
很可惜,不能再拜读和观摩你的作品了,胡波导演,在另一个世界里,你找到满洲里那只坐着的大象了吗?那只意味着希望和救赎的大象,这个世界不配拥有你,但你留下作品将会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