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菜根谭》以修心

图片发自简书App
《菜根谭》其书及其著者

《菜根谭》成书于明万历年间,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身应事的语录集。

洪应明,字自诚,号初怀道人,生平事迹不详。该书成书和刊行的时间可能在万历年间的中后期或末期。这时,神宗皇帝治国无道,宦官专权,朝纲废弛,党祸横流,由嘉靖朝开始显露端倪的内忧外患至此更加深重起来,有识之士的思想异常沉闷,无法从当时十分激烈的社会矛盾中解脱出来,于是就会有人形诸笔墨,表达时代的心声。

《菜根谭》不是一部有系统的、逻辑严密的学术著作,而是三百多年前一位退职官僚的人生处世哲学的表白。作者糅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成为一种在世出世的处世方法体系。这是该书最突出的一个特点。但《菜根谭》并非完全消极厌世的道德说教,它还有劝导人们建功立业,积极入世、乐观进取的一面。例如,他说:“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他的积极入世思想是有限度的,他要求人们应该坚持一种道德标准,符合时可以积极入世,反之,则宁可“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这种讲究道德的原则立场对于现代社会依然有借鉴意义。

《菜根谭》的文辞秀美,对仗工整,含义深邃,耐人寻味。表现了洪氏的儒、释、道思想之三味,读之令人心旷神怡。除了《菜根谭》外,洪应明的作品还有《仙佛奇踪》四卷(《四库全书》收)。从《菜根谭》的内容及洪的友人于孔兼等人的记载中,可知洪应明是早年热衷尘世,晚来皈依佛门、广事交游、出入佛道的儒生。

《菜根谭》书名之由来。

关于书名的由来,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来自宋人汪革“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的名言。其义为以“咬菜根”代指艰苦的生活条件,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抑制口腹之欲、忍受物质上的清贫,必能顽强地适应各种困境,从而把握人生真谛,有所成就。另一种说法为洪的友人于孔兼认为:“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洪子曰: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以遇,吾高吾道以通之。其所自警自力者又可思矣!”看来,洪应明是以菜根之清苦历练,来比喻自己历经人世沧桑后所获得的一种超逸、通达之品格。而清乾隆年间三山通理在序文中称:“菜之为物,日月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发,故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认为作者是将菜味比作世味,须培本固根、静心沉玩方能领悟其中妙旨。

我对《菜根谭》书名的理解:嚼得菜根品滋味,慢慢体悟真妙处。

《菜根谭》的主要内容。

《菜根谭》现存版本多达二十余种。我手头的这本为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的《中华经典藏书》系列之一,由杨春俏译注。该书共五篇,即修身、应酬、评议、闲适、概论。每一短文后,有注释、译文和点评。

从性质上讲,《菜根谭》是一部格言体的人生智慧书。书中内容极为庞杂,“有持身语,有涉世语,有隐逸语,有显达语,有迁善语,有介节语,有仁语,有义语,有禅语,有趣语,有道语,”有见道于(三山病夫通理《菜根谭序》)。从方方面面教导人们如何超越现实人生的苦难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正心、修身、养性、育德,让自己能够正义有效而又悠闲从容地活在世间。

主要回答了人生几大问题:

1、如何做好自己;

2、如何涉世待人;

3、如何过好生活;

4、如何面对命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从上了大学开始,就过上了常年在外的生活,毕业工作,也没有回到家乡,那时候没意识到,自己和父母的生活重叠的部分是越来...
    红桃儿7阅读 252评论 0 1
  • 雨打繁花抚绿叶, 琴音袅袅与风随。 忽闻窗外燕低喃, 原是雏燕待母归。
    徐梅阅读 474评论 2 2
  • 志之所趋,不可阻挡。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故有跋涉而游集,亦或密迩而不接。 与君远相知,不道...
    果爱520阅读 231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