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正是柿子大量上市的季节。
茶余饭后,来个大柿子或者大嚼一两个软糯香甜的柿饼,是每个“柿子控”的梦想。
不过,柿子虽好,柿子或柿饼中却含有大量的鞣酸(也叫单宁酸),遇到酸性物质尤其是胃酸时,在胃消化酶的作用下,鞣酸会使食物中的蛋白变性,将食物及残渣结合成团,在胃内的时间越长,团块形成得越结实。
这个团块就被称作柿石,引起的相关症状就叫柿石症。
吃进去的柿子(饼)少,形成的柿石较小,一般可以通过胃肠排出,没有症状。
但部分柿石就算勉强从胃幽门口排出,也很难通过小肠出口,便会引起肠梗阻。
柿石开始时很小,一旦形成了一颗“核心”,又不能从胃中排出,柿石就可能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容易造成胃黏膜的糜烂、溃疡,甚至出血、穿孔。患病后,常有剧烈的腹痛、恶心、呕吐、厌食等症状。
柿石症的症状一般来说比较典型,病人在发病前一两天通常有大量进食柿子(饼)的病史,上腹饱胀不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喝水后症状更加严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全腹疼痛,停止排便、排气。
个别严重者腹痛呕吐加重,甚至休克,危及生命。
老年人尤其要注意避免贪嘴吃柿子(饼),因为其肠功能低下,多有便秘,更容易引起肠梗阻。
严重的肠梗阻如不及时就诊,会导致肠坏死破裂,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而危及生命。
既不想放弃香甜的柿子,又不想得胃结石,在吃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柿子应该这样吃
1. 不要空腹吃柿子,尽量餐后食用。
2. 吃柿子前后不要喝醋,避免与酸性水果,如橘子、猕猴桃等同食。
3. 吃柿子后一小时内不宜喝牛奶。
4. 不宜一次食用过多,一般而言,每次不超过200克。年龄偏大的人,消化功能减退,多食易得柿石病。
另外,有的人觉得吃柿子的时候带柿子皮吃更有味道,其实这种吃法不科学。
因为柿子中的鞣酸绝大多数集中在皮上,在柿子脱涩时,不可能将其中的鞣酸全部脱尽,所以连皮一起吃更容易形成胃结石,尤其是未成熟的柿子,其皮中含的鞣酸更多。
此外,柿子不要与含高蛋白的蟹、鱼、虾等食品一起吃。
这些含高蛋白的蟹、鱼、虾在鞣酸的作用下,很容易凝固成块,形成胃结石。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柿子,很多人爱吃的山楂、黑枣也都富含鞣酸,大量或不正确地进食同样会导致肠梗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