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Newcastle 市中心出发,坐着公车颠簸一小时直达Beamish Museum。第一次来open air museum,听说这里的展品不是陈列在玻璃展柜里,而是行驶的有轨电车蒸汽火车,旧时的商店和银行,古老的矿洞……穿过售票口大厅,走进博物馆,或许叫博物苑更加合适,立刻穿梭时空跌入1917年。
眼前的石板路上传来叮铃车响,有轨电车缓缓驶来,还上着年代陈旧的漆写着画报上的字体。列车员欢迎乘客上车,人工报站后出发了,一切都新鲜极了,坐在木头长椅上的乘客们好奇地望着古老的道路和路过的田野。
我们在农庄站下车,参观了当地的乡村学校,一切都按照曾经的模样陈列着。教室的墙壁上还挂着英国历代王室图表和学生绘画作品,玻璃橱柜里还放着各种教具和学生的手工作品。一排排桌椅整齐,桌上放着当年学生写字的石板和粉笔,供游客身临其境参与课堂或留下到此一游的痕迹。有顽皮的游客走上讲台,大家配合着上了一趟课。原来一百年前的英国乡村教育已经和如今相差无几,甚至在教具和互动性上胜过国内的小学课堂。
出了教室,后院是供孩子们课间活动的场地。空地上还用砖头砌着小姑娘跳格子游戏的格子,走廊里列着一排排铁圈儿。好奇的游客甚至玩儿起了滚铁圈儿的游戏。原来全世界的小朋友喜欢的童年游戏大抵相同。
离开了学校,隔壁就是农户人家。屋子里的壁炉还燃烧着,桌上还摆着下午茶的面包和茶杯,椅子上放着针线活的小篮子。一切摆放得就仿佛主妇刚刚放下活计出门,马上就回来继续喝茶一样。
卫生间里还安装着最古老的抽水马桶,库房里还堆着杂物和手推车,乡村办公室的桌上还有老打字机。厨房里展示着农妇烧火做饭的场景,其中还有工作人员装扮的农妇,大声笑着,回答游客的问题。工作人员介绍,所有的物品都是曾经的住户留下来的当年的东西,按照曾经的模样摆放着。我一边欣赏着这些如同老电影里的旧时景象,一边赞叹着一百多年前英国乡村的发达程度。
为了完全还原真实场景,农场里甚至还有成群的牛羊,栏里有哼唧的母猪和猪崽,我还在马厩里看到了英国特色的矮种马,它们温顺袖珍得像个玩具。
离开农庄,我们去了煤矿。戴着红色绿色的安全帽到井下参观。黑漆漆的矿洞里有水滴下来,有当年的老矿工坐在一个矿洞里等我们。在昏暗的矿灯下听老矿工讲述英国煤矿的过去,耳边是煤矿中的水滴声。再没有更逼真有趣而印象深刻的体会了。
走出煤矿就看到大批穿着古老服装示威游行的人群,他们在抗议政府取消学生的免费午餐。据说这是为了纪念当年那场大的示威游行。
我们的午饭是古老的用报纸包裹着的炸鱼薯条,据悉这家炸鱼店有100多年历史。坐在老橡木桌上吃饭,感慨英国人寒酸的饮食原来源远流长。
远处的草地上有供野餐的木头桌椅。晴好的天气挎着野餐篮子坐在草地上吃东西,看远处羊群草地点缀着农舍,也是一大美事啊。
下午坐着电车去了镇上,仿佛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大惊小怪。镇上旧时店铺林立,电车轨道交错,往来人群如织,有装扮成店员和路人的工作人员,也有围着围裙戴着软帽挎着篮子的志愿村民。在市政厅一楼穿上黄绿色的军装模拟二战征兵;在市政厅二楼参观当地市民制作的纪念战争的编织品和宣传画;在最古老巴克莱银行听老店员讲旧货币制度里先令和便士的价值;在老糖果店排队买一罐巧克力;在看布料庄看着货架上一匹匹绸缎布料和狐狸皮的围巾;老杂货店里上至老缝纫机,下到肥皂蜡烛应有尽有,都裹着当年的包装,硬到快要石化。
我说不出自己有多惊奇。这是我第一次毫不分心地参观博物馆,并身临其境得与它融为一体,了解这个小小村镇所代表的英国北方的一段特定时期,从日用百货衣食住行到工业发展农牧生产,甚至民主制度和战争进程。
工业革命和战争这些词汇于我而言并不陌生,却只是存在于书本中的符号和名词,如今真切呈现在眼前。beamish 工作人员和村民营造出这样一个时间胶囊,将工业革命的方兴未艾和维多利亚时期的风土民情全部保存下来。时光停泊于此,外界的日新月异斗转星移没有在这里留下一丝涟漪。
与挚友来一场时间之旅,相遇在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