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竞品的分析,是每一个互联网人的必修课。
各行各业拥有着大量的优秀作品,每个作品又都具有着独一无二的特点,这是每个互联网人需要学习的,也是提升自己的一个途径。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对市场上竞品的分析,就是在给自己的公司找未来,给自己的产品找突破口,也是给自己的能力视界破瓶颈。
假如我们要对产品A做一个比较基础的竞品分析,主要是通过用户体验来分析五个层次:
一:战略层
战略层主要分为三点,企业整体战略,产品目标,产品的定位。
企业整体战略,根据产品在公司战略的定位,可以将产品分为以下三类:
1:主打产品——需要判断该产品是否为企业主要的发展方向,是否是公司的现在的主营业务,开句玩笑说,是不是该企业的正室夫人?
2:攻击型产品——当竞争对手在某个领域快速抢占市场的时候,出于眼红、抵制、捣乱、镇压等目的,主要是给对手制造麻烦、阻碍其发展的同时,利用自己的优势后发制人,抢占市场。
3:扩展型产品——当企业的某个产品发展成一个平台的规模时,企业必然不满足于当前的发展,便开始寻找蓝海领域,利用自己的平台引流,迫切的快速的占领该市场。
产品目标,当下的产品目标大都类似,基本都是抢用户、拉流量、变现创收、成为平台(IP)。每个产品都是在追求急速的发展,拉拢更多的用户,成为行业的流量王,争当行业的话事人。
(题外话:现在这个资本大入侵的时代,产品的发展对资本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一个好的产品可以在一周内被灭掉,亦能够在一个月内与独角兽叫板。现在的行业真是越来越浮躁和动荡了。)
产品定位,主要分用户需求,目标人群。
用户需求——利用Kano模型,将竞品的功能需求划分为: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魅力型需求、无差异需求、反向需求。
1:基本型需求,也称为必备型需求、理所当然需求,是顾客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因素的基本要求。
2:期望型需求,也称为意愿型需求。是指顾客的满意状况与需求的满足程度成比例关系的需求,此类需求得到满足或表现良好的话,客户满意度会显著增加,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水平超出顾客期望越多,顾客的满意状况越好。当此类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表现不好的话,客户的不满也会显著增加。
3:魅力型需求,又称兴奋型需求。指不会被顾客过分期望的需求。对于魅力型需求,随着满足顾客期望程度的增加,顾客满意度也会急剧上升,但一旦得到满足,即使表现并不完善,顾客表现出的满意状况则也是非常高的。反之,即使在期望不满足时,顾客也不会因而表现出明显的不满意。
4:无差异型需求,不论提供与否,对用户体验无影响。是质量中既不好也不坏的方面,它们不会导致顾客满意或不满意。例如:航空公司为乘客提供的没有实用价值的赠品。
5:反向需求,又称逆向型需求,指引起强烈不满的质量特性和导致低水平满意的质量特性,因为并非所有的消费者都有相似的喜好。许多用户根本都没有此需求,提供后用户满意度反而会下降,而且提供的程度与用户满意程度成反比。例如:一些顾客喜欢高科技产品而另一些人更喜欢普通产品,过多的额外功能会引起顾客不满。
目标人群——凡是有上述基本型需求的用户或者潜在的用户。
二:范围层
范围层,战略层的上层,产品选择的有价值、有限的、可行的事。战略层定义了用户需求和目标人群,而范围层就是为产品设定边界,更直接的表达出产品的大致样子,同时避免各种新功能不断加入产品设计中。所以分析范围层基本就从功能型产品或内容型产品来拆分:
功能型产品——考虑“功能规格”,哪些需要被当成软件产品的“功能及相应的组合”,产出“功能需求规格”。
信息型产品——考虑“内容需求”,常通过“内容管理系统”来进行管理,其必备的功能取决于你将要管理的内容的性质。
三:结构层
结构层主要分为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目的就是确定逻辑结构和工作流程。
交互设计——产品的交互设计一定要规范统一化,在此基础上要兼顾易学性和易用性。
信息架构——信息架构,主要是梳理产品和各功能之间的逻辑,从中解锁更多的可能性,一般是层级结构或者矩阵结构。
四:框架层
框架层,各个视觉、交互元素的页面布局,以达到这些元素最大的效果和效率。其主要分为界面设计、导航设计、信息设计和用户习惯:
界面设计——让元素出现在用户需要的时候,并且容易操作、观察到。
导航设计——让用户知道他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要到哪里去。
信息设计——让用户在读取、观察信息的时候可以按照习惯性的思路去获得信息。
用户习惯——用户原有习惯以及培养用户在本产品上的使用习惯。
五:表现层
表现层,主要是感知设计,内容、功能和美学交汇,是产品的视觉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