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一生(节选)
屈雅君 刘铁英
教学目标:
1.掌握人物传记的一般写作手法。
2.鉴赏本文写人记事的艺术手法,勾勒特里萨修女的人物形象。
3.汲取特里萨修女身上的精神光芒,理解她崇高的内心,并外化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
课前预习单:
一、文学常识
1.人物简介
1910年8月26日,特里萨修女生于南斯拉夫。1928年派调印度加尔各答洛瑞图修道院,担任当地学校的老师,教授地理及历史。 1948年因深感受印度贫民的苦况,走出修道院济世救人。1950年获教皇特准,成立了 “仁爱传教修女会”。1995年统计,全世界有137个国家有仁爱修女会的组织,537间安养所,有四亿多的资产,有七千多名正式会员,宣誓终其一生要全心全意地为“最穷”的人服务。1997年9月5日因心脏病发她,逝世于加尔各答,享年八十七岁。
特里萨修女,伟大的圣人,伟大的灵魂---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授奖公报说:“她的事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天赋价值。那些最孤独的人、处境最悲惨的人,得到了她真诚的关怀和照料。这种情操发自她对人的尊重,完全没有居高施舍的姿态。”她的目的,不仅仅是为穷人和鳏寡孤独者提供衣食住处和医疗服务,而是要在服务的过程中,给这些人带去爱心,让他们感到自己有尊严、感到自己被人爱!
2.人物名言
我饿,不是要食物,而是要和平,一心一意的和平 我渴,不是要水,而是要和平,消除战欲的和平 我赤裸,不是因为失去衣服,而是因为那些身上失去了美丽尊严的人 我无家可归,不是因为无瓦遮头,而是因为没有一颗明白、照顾、爱护的心。
——特里萨修女
3.人物传记
①概念: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是后人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②特征: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二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即真实性和文学性)。“人物传记”中的“人物”都是历史、文化等领域的名人(政治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文学家、甚至艺术家等)。
③分类:按写作方式分类,人物传记分为自传和他传;按载体分类,人物传记分为分为传记、画传和传记片。
④撰写:首先,必须全面搜集、占有丰富翔实的资料,使传记所反映的人物生平事迹准确无误,完整无缺。其次,抓住人物本质,从环境中说明人。再次,从人物的复杂性中对人物作出公允的评价。最后,要把人物写活。写成既具有鲜明的个性,又能体现时代特征。
二、课文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褴褛(lán lǚ ) 呆滞(zhì) 蛆虫(qū) 黏满(nián) 嶙峋(lín xún )
骷髅(kū lóu) 喘(chuǎn) 嘀咕(dí gū )
解释下列词语
嶙峋:形容山峰、岩石、建筑物等突兀耸立。也形容人消瘦露骨。
骷髅:干枯无肉的死人的全幅骨骼。
褴褛:形容衣服破烂。
黏满:同”粘满”。
蛆虫:蝇类的幼虫。
侵蚀:逐渐侵害使变坏。
一息尚存:还有一口气。指生命的最后阶段。息,呼吸,气息;尚,还。
饶有趣味:一般指很有兴趣地对待一样物体或事物。饶,很,特别。
三、理清课文思路
本文截取了特里萨修女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一段经历,充分刻画了这位仁爱的使者可敬可爱之处。全文以时间为顺序,以特里萨修女的心理变化为线索,讲述了她创办贫民学校、弃婴收容所,一直到垂死者临终关怀院,期间被她所温暖和关爱、感染和震撼的人越来越多。
四、归纳主题思想
本文紧紧抓住特里萨修女的典型事例,以她的所言所思所行,褒扬了她身上难能可贵的仁爱之心,尤其是她对垂死者的全部的尊重。对所有人而言,她都是光明的指引者。
[if !supportLists]五、[endif]归纳写作特点
1.文章条理清晰,语言朴素,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
2.选材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3.善于在特定的场景中刻画人物形象。
课堂探析单
活动一:疏通文本,辨音识义
要求:限时三分钟,完成课堂字词检测单,小组内交换批阅,评选出本组“字词达人”。
活动二:概括筛选,复述提炼
[if !supportLists](1)[endif]快速浏览全文,找出人物特里萨修女的主要事迹。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if !supportLists](2)[endif]课堂交流,说一说特里萨修女打动你的地方。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段。
活动三:课堂探析
1.绘制一张人物工作表。要求:小组完成,各小组互相补充,集体完善。
地点(时间)工作意义
印度加尔各答车站
(刚刚抵达)
脱下蓝色道袍,改穿印度白色棉纱丽融入印度平民阶层,表现自己长期工作的决心。
车站后面的贫民窟
(立即前往)
连续看望贫民窟的许多家庭,与他们交谈。深入贫民中间,了解他们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
贫民窟一块大树下的空地(第二天)成立露天贫民学校来上课的孩子不断增加,交给贫民窟的母亲和孩子基本的文明习惯和文化知识。
贫民窟
(不久以后)
收养那些骨瘦如柴、疾病缠身、先天残疾的弃婴给这些被遗弃的小生命生存的希望和温暖的爱。并且影响了其他人也献出自己的关爱。
卡里寺院
(不久之后)
成立第一所临终关怀所给予垂死者真挚的关爱和尊重,教会所有人,如何对任何苦命人无条件的尊重。
2.小组合作探究,思考下列问题。
①探究特里萨修女的工作日程,说一说她做的这些事情是贫民窟的人所需要的吗?
她亲自实地考察,准确地把握了贫民们最迫切需要的关怀。
②文中对特里萨修女所做的这些事情,哪一件描写得最详细,为什么?
创立临终者关爱所。因为这是最能显示特里萨修女工作精神的一件事——平等博爱。
③你觉得特里萨修女做的事情,会对周围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许多人受到她的感召,纷纷加入她的行列,平等与博爱的精神传播得越来越广。
④特里萨修女的故事对你有触动吗?你觉得她和一般的慈善机构有区别吗?
特里萨修女的的慈善机构与一般慈善机构相比,不仅有物质上的援助,而且是精神上的真正的关爱,她给予“穷人们”最大的尊重与爱。
活动四:小组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
思考: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艺术手法?
本文通过细致的细节描写以及对比的手法,显现了人物身上的人性光芒。
活动五:拓展延伸
要求:课堂展示每人收集的特里萨修女的小故事或者名言,说说其中的意义。
活动六:语文剧场
课堂展示各小组自编自演的特里萨修女的一则小故事。
要求:(1)研读小故事,对人物性格理解到位。
(2)表演时要准确传达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心理变化。
(3)表演时要合乎情境,真实可信。
(4)表演后创作组讲解本组表演的目的及意义,其余各组及时点评,最后全班评选出“最佳小剧”。
活动七:微写作
以150字为限,写一写本文的读后感。
要求:(1)重点说一说特里萨修女对自己的影响。
[if !supportLists](2)[endif]以微博的形式进行交流,互相点评。
课后检测单
特里萨修女是在车站后面的贫民窟展开工作的。这里到处是破烂不堪的小木屋和衣衫褴褛的脏孩子。有一天,一个说孟加拉语的小孩,向特里萨修女要东西,这个孩子只有一条腿,而且断肢处还在流血。特里萨修女准备取药给他包扎时,小孩却说他想要吃的东西,边说边做出吃东西的样子。此时她身上只有五个卢比,于是很抱歉地对小孩说:“我是个穷修女,我只能替你包扎伤口。”正准备帮他涂药的时候,①小孩突然( )过药品,( )着“这个给我”,便( )着拐棍向贫民窟( )去。想了解究竟的特里萨修女紧跟着小孩跑进一个小窝棚,窝棚里面漆黑一片,隐隐约约地可以看见木板上躺着一个妇女,在她身边还有一个婴孩和一个约五岁的女孩,三个人骨瘦如柴,目光呆滞,非常虚弱。她用孟加拉语与他们交谈,知道了小孩叫巴布,八岁了,那个妇女是他的母亲,患有结核病,窝棚里的另外两个小孩是他的弟弟妹妹。特里萨修女只能把她所带的维生素丸给了他们,那妇人十分感激,向她行合掌礼,并说:“这里边还有生着病的老妇人,也请你看看她。”②特里萨修女听到这句话,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动( )为什么穷人会有那么善良的心( )自己患着病,还关心着别人呢( )
[if !supportLists]1.[endif]文段中划线句子①空白处所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 )
[if !supportLists]A. [endif]抓、叫、扶、走 B.拿、喊、提、奔
C.拿、喊、提、走 D.抓、叫、拄、跑
2.文段中划线句子②空白处所填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B)
A.,/?/。 B.:/?/!
C.,/。/! D.:/?/。
3.对文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A.特里萨修女一到加尔各答车站就直接去了贫民窟,说明她不想浪费任何一点时间,立刻进入工作状态。
B.特里萨修女选择贫民窟是因为那里人多,只要她一去,大家就知道她来了。
C.特里萨修女紧跟着独腿小孩跑,是因为她想要回多余的药品,给别的有需要的人用。
D.特里萨修女听到巴布的母亲的话后,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动,是因为她后悔不已,没有带来更多的药品。
4.文段中对巴布一家的情况介绍得较为详细,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这样可以将贫民窟的现状以点面结合的形式更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B.突出了特里萨修女工作的意义,这里需要她的人太多了。
C.与巴布母亲的话形成对此,说明穷人虽然贫困,但是却更善良。
D.说明人口太多是贫民家庭生活最大的困扰。